高北斜坡带沙三2+3亚段沉积相和储层评价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北斜坡带位于南堡凹陷中部,是由多级别的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作为高尚堡油田的一部分,其中深层沙河街组三段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进行过多次地质研究,但研究精度尚不能满足目前勘探开发的需要,在地质上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勘探研究工作:地层对比存在多种解释,没有统一的地层对比划分方案,需要进一步厘定三级与四级层序的划分方案与识别证据,作为进一步精细地层对比的约束条件;沉积体系认识不清,层序控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尚未确定,多物源注入,沉积微相边界难以确定,储层横向变化快,缺少进一步综合评价。本文依据岩心、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等开展了研究区层序控制下的沉积相和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建立起地层格架,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分析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确立了层序划分方案,建立了高北斜坡带Es32+3亚段层序地层格架。分辨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  (2)通过对研究区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及沉积层序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分析,识别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侧缘、前缘沙坝、河道间及沙席等沉积微相,详细刻画了扇三角洲不同微相的层序特征,总结归纳了5种辫状河道、2种前缘沙坝的沉积层序。刻画了砂体的分布,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明确了沉积演化规律。  (3)储层特征受沉积体系控制作用明显。物性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微观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较致密,压实、胶结、石英和长石的自生加大影响储层物性。成岩事件分析认为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粘土蚀变成岩相、机械压实成岩相为主要成岩相类型。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影响后期开发。依据储层综合评价结果,将储层分为五类,目标区块主力油组以Ⅱ、Ⅲ类储层为主。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三轴气压伺服轨迹跟踪系统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气压动力系统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例流量阀动静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了研究,分析了临界压力比和流量系数
该堆积体位于二坪子外侧落水洞沟沟口处,总方量约2125.5×104m3。由于该堆积体规模大、临江边坡高陡,且紧邻引水隧洞进口,锦屏二级水电站为低闸坝,库容较小,该堆积体边坡一旦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电气安装对其工程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确保科学应用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本
为了完善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将维修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数据网格技术结合起来,使设备管理手段更加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采用数据网格技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通信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网格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了解决故障诊断应用中的问题,根据网格技术特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布式虚拟环境(Distributed 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DVE)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理论和应用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