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源杂交稻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掘和利用新细胞质源是三系杂交稻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新细胞质源(CMS-FA)杂交稻是一个全新的遗传系统,其细胞质类型、保持系来源和恢保关系与野败型、印水型、红莲型等不同细胞质源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不同,深入探讨该新质源杂交稻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是新质源杂交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以新质源杂交稻(CMS-FA)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5×5)组配成一套包括亲本和杂种一代2个世代的遗传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近年来新发展的植物数量
其他文献
商务部: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年春季)》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外贸发展面临外部需求不振、传统竞争力有所弱化、外部限制措施增多等诸多挑战,加上国际市场份额已处于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份额难度增大,外贸可能保持中低速增长。同时要看到,外贸发展仍具备一系列有利因素和条件。中国政府将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改善财政和金融服务,帮助企业
偃麦草属(Thinopyrum)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三级基因源,具有许多可用于小麦品种改良的优异基因。利用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可以深入研究异源多倍体的构成,揭示基因组间相互渗透的机理,因此筛选分离异源染色质特异性序列,用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和鉴定,对于提高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H
本文首次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四川分别划分三个乌头不同适宜性区和三个附子不同适宜性区;并提出了乌头和附子生产合理布局的初步设想。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