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和氮添加对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植被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氮磷特征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并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北方温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对气候变化敏感、碳收支年际波动大等特点,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生产力和碳氮磷等元素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有重要影响。以前关于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影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单个站点,但缺乏在区域尺度或者干旱梯度下多点同时开展控制实验的研究,因而不能清楚地揭示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是如何随环境梯度变化的。对此,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沿东西干旱梯度,选取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三种草地类型,每种类型设置3个研究站点,并在各研究站点布设增温和氮添加控制实验开展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1)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随干旱梯度是如何变化的?(2)增温和氮添加如何影响不同类型草地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的?(3)干旱度如何对增温或氮添加的效应产生影响的?(4)采用样带调查与控制实验两种研究方法结果有何异同?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样带上沿自然干旱梯度,禾草与非禾草地上生产力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37.2–128 g m-2和13.2–149 g m-2。总地上生产力和根生物量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58.9–259 g m-2和725–2274 g m-2。由于不同年份降水对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总地上生产力与根生物量存在相反的年际差异。根系生产力和周转速率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75–406 g m-2 yr-1和0.210–0.311 yr-1。土壤有机碳和氮磷浓度以及根系磷浓度年际差异不明显,而由于降水对不同草地土壤养分和植物吸收的影响不同,根系碳氮和叶片碳氮磷浓度的年际差异因草地类型而异。植物总地上生产力随干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干旱度对禾草与非禾草地上生产力的影响因年份而异。根生物量、根生产力和根冠比均与干旱度有负的相关关系,而根系周转与干旱度关系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磷浓度均与干旱度呈负相关关系,而根系氮浓度与干旱度正相关,但是干旱度对根系磷浓度没有影响。根系碳浓度和叶片元素浓度与干旱度的关系因年份或功能群的不同而异。(2)增温在干旱年份分别使禾草与非禾草地上生产力平均降低了36.6%和29.2%;由于不同功能群植物对水分的不同需求,在湿润年份增温使禾草地上生产力平均降低了30.2%,使非禾草地上生产力平均增加了23.1%。增温引起的土壤水分的降低在干旱年份使根冠比平均增加了120%。但是在湿润年份增温分别使根生产力和根系周转速率平均降低了28.5%和28.2%,抑制了草地生态系统根系的碳输入和养分循环。增温使土壤铵态氮浓度平均增加了37.7%,表明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矿化。但是由于不同草地的水分条件以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差异,增温对硝态氮的影响因草地类型而异。增温使土壤速效磷浓度平均增加了11.7%,表明增温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增温有降低土壤有机碳浓度的趋势,但是对叶片和根系碳浓度影响较小。增温对土壤和根系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降低禾草叶片氮浓度的趋势,并对非禾草叶片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增温能显著改变叶片或根系碳氮或碳磷之间的耦合关系,加强了叶片氮磷的耦合,但是对根系氮磷耦合的影响因年份而异。(3)氮添加在干旱年份分别使禾草与非禾草地上生产力平均提高了5.83%和13.0%,在湿润年份分别使其提高了24.1%和30.9%。氮添加对根生产力没有显著影响,却在湿润年份使根系周转平均增加了13.2%。氮添加有显著增加表层土壤铵态氮浓度的趋势,并使土壤硝态氮浓度平均增加了250%,表明外源氮输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氮矿化。氮添加降低了干旱草地和增加了湿润草地的土壤有机碳浓度,但对根系和叶片碳浓度影响不明显,表明植物碳浓度有较高的稳定性。氮添加在干旱年份使表层土壤氮浓度增加了4.87%,但是在湿润年份植物对氮的吸收较强,因而氮添加对土壤氮浓度的影响不明显或降低了草甸草原土壤氮浓度。氮添加分别使根系和叶片氮浓度平均增加了6.09%和22.8%。氮添加在干旱年份能够增加干旱草地和降低湿润草地土壤磷浓度,而在湿润年份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使禾草叶片磷浓度平均降低了4.77%。氮添加引起的碳氮比的降低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和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氮添加能显著改变叶片或根系碳氮或碳磷之间的耦合关系,加强了叶片氮磷的耦合,但是对根系氮磷耦合的影响因年份而异。(4)在干旱梯度上,干旱对增温或氮添加处理下植物地上生产力的变化的影响因年份而异,但对增温处理下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变化没有影响。干旱分别促进了增温以及抑制了氮添加引起的根生产力和根系周转的变化。在增温或氮添加处理下,干旱促进了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变化,但是对根系以及叶片碳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反映了植物碳浓度的稳定性。干旱对增温或氮添加处理下土壤氮浓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并抑制了根系氮浓度的变化,以及氮添加处理下叶片氮浓度的变化。干旱增加了增温处理下土壤磷浓度变化,并抑制了干旱年份增温或氮添加处理下根系磷浓度的变化,但是对叶片磷浓度的变化的影响因年份而异。干旱对增温或氮添加处理下土壤、叶片和根系碳氮比的变化有促进效应,但是抑制了土壤氮磷比的变化,对叶片或根系氮磷比的变化有促进效应。(5)本研究显示样带调查和控制实验中温度与氮素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氮磷特征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是不一致的,即草地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对全球变化因子的短期响应与长期适应性不同。因此,短期的控制实验不能真正反映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对全球变化因子的长期适应性,这表明开展长期定位控制实验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样带调查与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在较大区域尺度上阐明了增温和氮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的影响。增温和氮添加通过改变温湿度和养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和植物生长、光合与吸收来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氮磷特征。而干旱度导致不同的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植被和土壤特性,又会对全球变化因子的效应产生调节作用。本研究显示采用控制实验与样带调查两种研究方法探究环境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因此开展长期的定位控制实验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有助于深入认识与理解区域尺度上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十余年,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早已经被移动互联网产品重度渗透。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明显放缓,直接导致流量红利和人口红利结束。互联网巨头之间存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这两年大环境受反垄断等政策影响,互联网平台被分级管理,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走不通,如何立足于未来复杂的竞争环境寻找企业增长点成为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议题。各大社交平台亦是如此,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强势地从传统社
期刊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汽车动力转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汽车转向行业的技术进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逐步应用于中小型乘用车领域,并大大改善了车辆的转向性能,但在需要较大助力转矩的中重型客货商用车领域,仍然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还尚未普及应用。本文着眼于商用车大助力转矩的需求及商用车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能应用于中重型商用大车的行星齿轮式纯电动助力转向器。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近年来,随着各项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植被与水土资源的矛盾也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产生潜在影响。在植被恢复和全球变化背景下,深入解析该区典型森林群落和主要建群种的水分利用特点及其对干旱的适应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两典型森林群落(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和刺槐人工林)和主要树种(辽东栎、侧柏、山杏
地表蒸散(亦称“蒸散发”、“蒸腾蒸发”,或笼统地称为“蒸发”,简称E)是连接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纽带,也是把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关联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陆气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蒸散的准确估算成为一个难点。广义蒸散互补关系因其严格的物理边界条件和仅需要常规气象数据,不需要复杂下垫面信息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过去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其它水保工程,水文过程变化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作为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形式,是我国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其中,工程堆积体是侵蚀最严重的地貌单元之一。然而,已有对堆积体土壤侵蚀的研究不仅简化了所含砾石特征,未能完整反映砾石在侵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还忽略了坡面微地形、结构体等对堆积体土壤流失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本论文以陕西关中地区重壤质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野外定位观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研究砾石、雨强、结构
土壤碳氮水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生源要素之一,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作为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限制性土壤资源,土壤碳氮水的可利用性是该区生态建设成效的关键。因此,理解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水变化动态、耦合关系及恢复力是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需求及生态学前沿问题,以退耕后恢复生态系统(人工乔木、人工灌木、撂荒草地)为
基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针对黄土高原及广大无砂石料地区工程建设面临的砂石料开采环境成本高、弃土弃渣难以利用且传统土壤固化材料固土性能亟待提升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同时减少因开山取石、挖河淘沙等对环境的危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土壤固化剂N-MBER。通过室内力学试验与野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观测手段,明晰了纳米土
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较低的生物多样性。为改变这一局面,我国进行了诸多以增加植被覆盖为目标的生态措施。其中,因地制宜增加经济林果的种植面积是增加人民收入、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举措。苹果作为该地区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果,目前的适宜性研究往往局限于县市,立足大尺度模拟的尝试相对较少,尤其是未来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