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思想与苏辙诗歌创作研究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佛道诞生起,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就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文学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苏辙也不例外。随着生命历程的发展,苏辙的思想与审美以及文学创作也不断地发生新的转变。但学术界历来都把重点放在散文、文艺理论的研究上,对其佛道思想与诗歌之关系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往往被忽略。本文就此试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佛道为观测点,简要分析苏辙佛道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即佛道思想由受到儒学挤压,到崛起,到潜藏,最终复出且由道而佛的过程。由此基础,重点考察佛道与其诗歌创作的联系,以佛道与诗歌创作的相似性为起点,简析了佛道对苏辙心态与审美意识的影响,着重论述了以诗论禅(禅悦诗),以诗论道以及田园山水诗,最后论述了佛道对苏辙“静淡有味”诗风的影响作用,肯定了苏辙在北宋诗坛上的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位有较大影响作家的作品进行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处于不同文化
陈廷焯是晚清著名词学家,他以其《白雨斋词话》蜚声词坛。《白雨斋词话》作为“晚清三大词话”之中出现最早、篇幅最富的一部著作,它的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学界对于《白雨斋词
人类描写动物的历史悠久,从上古的神话到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就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描写;小说兴起之初,动物描写也在其中占有一部分。动物描写一直延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
郑州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主任医师杜晓林的门诊室。一位40岁左右的女子一进门就愁眉苦脸地说:“我的胃里就跟有个东西一样,这4个多月来一直难受,不疼不痒,就是堵得慌。”  杜晓林主任为她做体格检查时发现:用手按压腹部的多个位置,她都不觉得疼,而是一直说“堵得慌”。  “最近吃饭规律吗?”杜晓林主任问。  “心里烦,吃不下饭。”  “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说来听听。”  在杜晓林主任的鼓励下,这位女子道出了藏
陈子昂作为初唐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超凡见识的政治家,历来都为文学家们所称赞。他的生活、创作、做官、下狱、冤死都在武后时期,他拥护武则天当皇帝,“感时思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