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民用旧建筑改造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远远还没到使用年限的一般性建筑因为其功能、空间、外观等不再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面临着被弃置甚至被拆除的命运。 在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大原则下对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可以大大发挥它们的“余热”,达到节约建筑资源的目的,并能在功能更新和利用的过程中有效改善旧区的环境。 工业类旧建筑在近些年来成为旧建筑改造中的宠儿,集中了热切的眼光。对民用建筑的改造研究则相对较少,而民用旧建筑与工业旧建筑相比,具有种类较繁多、平面和功能一般来说较为复杂、结构承载力限制较大和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更突出等特点。一般性民用旧建筑的大量存在,使其改造和再利用在我国未来建筑业上必将占有不可以忽视的位置,在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它,有其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分成六个部分,分别为: 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和背景,定义相关的概念和限定研究范围,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创新点、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一章:具体分析一般性民用旧建筑改造的动因,研究旧建筑改造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并分析我国在旧建筑改造上的不足和差距。 第二章:通过对之前两部分的分析归纳进行旧建筑改造的对策研究,分析改造的影响与评价因素,提出改造的社会策略和设计策略,并建立评价体系,以在整个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评估其合理性。 第三章:通过归纳案例,结合设计策略,总结旧建筑改造的具体设计方法。 第四章:作者本人的旧建筑改造实践,对研究成果进行实际运用与补充。 结语:对论文研究的总结,归纳一般性民用旧建筑改造的规律性: 一对人的关怀是其改造的根本; 二合理经济性与社会效益是其改造的保证; 三可持续性是其改造的重要指导原则; 四详细调查和评估是其改造的基础; 五发掘原有建筑空间形式与新功能要求的共性是其改造的关键; 六发掘并延续原有建筑的特色与地域性的表达是其改造的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位于西汉第四个皇帝刘启帝陵封土的东北侧,是目前我国第一座近帝陵封土、对遗址实现全封闭保护并采用多种国际先进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全地下遗址博物馆。汉阳
20世纪遗产建筑见证了新中国的变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趋明显,急功近利的心态忽视了对遗产建筑价值的认知与
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指出了“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将城市规划提
妹岛和世及其SANAA事务所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日本建筑师代表,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赢得一系列的国际竞赛,并获得各种奖项逐渐引起世界建筑界的注目,并开始涉足我国
新城建设的实践史在世界上已经跨愈百年,新城建设的意义也从主要限制大都市空间发展向促进区域整体均衡发展扩充。目前,我国大都市区新城建设实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本文认为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国家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强调把城市和乡村看作一个完整系统,优化配置系统资源,促进城乡这个系统的协调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