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及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能够尽早恢复血流灌注,但是再灌注过程中也会导致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死亡,这一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数量虽然会急剧增加,但占细胞总死亡数量相对较少。AMI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还是坏死,而坏死又包括普通坏死和受调控的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程序性坏死是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调控启动,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由受体结合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 3,RIP3)、受体结合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s 1,RIP1)及Mixed-Lineage Kinasedomain-Like(MLKL)三者相结合形成的的死亡小体,死亡小体是导致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主要执行者,研究表明,RIP3在程序性坏死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近来文献表明的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最新研究发现,IL-33具有抗心肌纤维化的功能,并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我们研究组以往已经证实了重组IL-33对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的凋亡起保护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IL-33在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及机制。实验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将未处理的心肌细胞设立为对照组,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IL-33(0,0.2,1,5 ng/ml),以研究IL-33对正常心肌细胞是否产生影响。将经过缺氧/复氧处理的细胞设立为实验组,同样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IL-33(0,0.2,1,5ng/ml)预处理心肌细胞,确定IL-33的有效浓度,并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利用蛋白质印迹检测RIP3表达水平的变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PI染色剂检测坏死细胞。结果 经缺氧/复氧刺激后的心肌细胞RIP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利用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也明显升高。重组IL-33(5ng/ml)预处理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缺氧/复氧组中RIP3的表达被抑制,心肌细胞存活率增加,死亡率下降,细胞毒性降低。结论 本实验采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探索了不同条件下心肌细胞RIP3表达水平,并通过检测心肌细胞坏死相关指标,证实了缺氧/复氧刺激会促进心肌细胞RIP3水平的表达,而重组IL-33会降低RIP3的表达而缓解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