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全球社会中,多元文化已深刻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生活,如何在学校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成为各国人民迫切关注的问题。多元文化更加关注教科书中政治偏见与隐性价值观,它可以打破知识的垄断与文化沉默,并要求我们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去实施隐蔽课程转化。聚焦于语文学科的微观视野下,语文正以“不着痕迹,尽得风流”的方式影响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多元文化意识起步阶段,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具有启蒙与奠基作用。本研究探究小学语文教科书多元文化主题内容呈现与隐含偏见的异同,选择班克斯(Banks,J.A.)提出的种族/民族(族群),性别,国家,阶层,特殊性/非特殊性五大面向,选择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到六年级,共计12册444篇课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上述五部分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的优势种族/族群主题以学生熟悉的“黑头发、黄皮肤”为主,成功塑造了种族认同,并采用中性、正负视角描绘白人;弱势种族/族群主题以少数民族论述为主,强调族群的多样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产生“涵化”的族群关系。第二,性别主题量化分析显示男女图片比例相近,但文字部分两者悬殊,教科书仍然呈现男性观点;反映“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阳刚女阴柔”“男支配女从众”等刻板印象,再制了父权体制下不平等的结构,既而传递了传统性别角色观点,缺乏多元的性别特质呈现。第三,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以中性叙写发达国家(地区),内容主题呈现了发达国家(地区)地理或文化,甚以“鬼子”“强盗”等负面形象表现出发达国家(地区)的为所欲为;教科书选择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自然风光题材,但另一方面选材更多反映了主导国家意识形态、侧面凸显中国国际形象。第四,教科书广泛提及属于优势阶层的服饰用品、休闲活动、城市化建筑、职业,以中性或正向描绘手法,呈现优势阶层正面形象,塑造文化资本与高品位,以及出现“阶层再制”相关内容;描绘弱势阶层的活动、职业与乡村特色时,更多以积极中性等方式叙写,但也透露出对于弱势阶层职业刻板印象。第五,在特殊性主题方面,教科书大多数以“非特殊性”的观点来编排组织内容,在少量“特殊性”观点发声的主题中,尽管以勇敢乐观完全拼搏包装出激动人心的楷模,但仍将其视为“他者”,是需要可怜悯惜的对象,隐含“次等”的能力偏见。总体而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开始注意种族和民族(族群)多样性、逐渐开始性别平等,呈现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发达国家(地区)风土人情、关注到弱势阶层以及关怀身心障碍者,强化多元文化教育的广度。目前来看,教科书还主要是以保守派多元文化主义姿态去叙述,兼及少许自由主义或者复合派多元文化主义观点呈现,且有刻板印象、略去不提、不平衡、不符实际、支离破碎等偏见。本研究从多元化审视主流与非主流的论述、正视多元文化群体的多样性、提高教师批判与反思能力给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