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邮政储蓄是在1986年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胀形势下恢复并开办的,曾经为我国抑制通货膨胀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最初的邮政储蓄业务,实际上是邮政部门代理人民银行经办储蓄。1989年11月,邮政储蓄由邮政部门代人民银行办理吸收存款改为自办,与人民银行的关系由缴存改为转存,邮政储蓄收入由代办费改为利差。自此,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一直给与高额补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邮政储蓄的职能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显著,甚至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相抵触,邮政储蓄的功过受到人们的质疑。同时,人行对邮政储蓄的优惠政策在逐步减少,2003年改革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计息办法,明确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年利率为1.89%)计息,而此前的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必须在五年之内全部自主运用,每年消化20%。近几年,银监局对邮政储蓄的监管也越来越加强,邮政储蓄的改革迫不及待。内外问题与困难重重,邮政储蓄路在何方?本文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本文共四章。第一章,对国内外的邮政储蓄进行了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发达国家邮政储蓄的发展现状,希望能对我国邮政储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最后列举了邮政储蓄与银行储蓄的差别,目的是将银行业的一些发展策略应用到邮政储蓄改革当中。第二章,详细地陈述了目前我国邮政储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与困难的成因。邮政储蓄的问题与困难表现在:其一,邮政储蓄的发展滞后于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的进程,业务过于单一,人员素质较低,内部管理滞后,管理很不规范,外部监管欠缺,邮政储蓄与邮政的其他业务统一核算,银监局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这一方面因为邮政储蓄成立较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由邮政储蓄成立之初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