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谈叜》(也作《常谭搜》)是清朝举人易本娘所著俗语词类辞书,存录了大量民俗语汇。本书以明清时期日常所用语汇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和考证这些语汇的出处,为民俗语汇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全书收辞一千三百八十条,共四卷,一、二卷为雅卷;三、四卷为俗卷。所辑录的语汇资料数量可观、内容广博,为民俗语汇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书证支持。本论文从五个方面,对《常谈叜》的编纂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民俗语言学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第一,介绍其成书背景。从作者、成书情况、版本三个方面对此书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以求对此书的一些情况进行最贴近实际的探究。第二,从其收辞对象、编纂体例、释辞模式三个方面进一步对其收录语汇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着重探索其雅、俗分类收辞的情况,进而更深层探索明清时期语言学家在进行语言研究中重要的先发性分类意识;第三,深入具体的探究《常谈叜》中所蕴含的先进民俗语言学意识,主要从对民俗语汇的雅俗分类存录情况、民俗语汇稽考的多领域性进行民俗语言学的专门学科探求,以深入挖掘书中的丰富民俗语言内涵。第四,与其他类辞书进行比较,以探求《常谈叜》潜在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与同代辞书《常语寻源》进行比较,并探索其对《汉语大词典》编纂的潜在贡献。最后一部分是通过系统研究,对《常谈叜》的价值整体进行评价,简单客观地对作者的民俗语言学研究意识进行分析,肯定作者编纂过程中对雅俗语汇分类稽考的先发性,对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提出意见。《常谈叜》作为民俗语汇类辞书,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是不容轻视的,其存录的民俗语汇有相当数量,直至今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在使用,因其文本数量及文本自身条件的约束,自其出版后,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此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至今尚无一部对此书相对系统完整的研究著作,因此,其书中的诸多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商榷。《常谈叜》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社会语言语料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