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其寻找玄武岩型铜矿的潜力较大。列此类型铜矿以往开展过小范围专门性调查工作,认为该类型铜矿“规模小、变化大、品位低、工业远景不佳”,主要属火山热液型铜矿床,成矿时期头海西期。另有受构造控制明显成矿斯较晚的一类铜矿,但“成矿溶液和物质来源已趋复杂,具有多源特征”。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需求及成矿理论的新发展、对新类型铜矿的重新认识,以中科院地化所为代表对区内的玄武岩型铜矿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综合研究:其中朱炳泉等人地化急变带理论预测在滇黔边境北西向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上应能找到更大型的铜矿床,并圈定了鲁甸、永善、中水-迄车、威宁乌蒙山、宣威、盘县5个沿北西向地球化学急变带分布的古火山口作为找矿靶区;涂光炽院士亦认为区内玄武岩型铜矿具有美国密西根基韦诺超大型自然铜矿及西伯利亚诺列斯克(Norilsk)超大型铜镍铂钯矿特征,是—种新类型,值得关注;在地球化学急变带、地球化学块体等新理论指导下,贵州地矿局和云南地矿局在区内进行了玄武岩型铜矿野外踏勘和初步调查,发现了多个矿化层及较典型的矿(化)点。但目前找矿进展不大.没有新的突破,发现的矿体仍然“规模小、变化大、工业远景不佳”,找矿工作已处于停滞状态。
为打开区内寻找玄武岩型铜矿的新局面,为在贵州西部玄武岩分布区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提供理论基础。本次研究通过对玄武岩型铜矿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和认识:
1.贵州西部玄武岩型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火山喷发后期同生热液成矿和燕山期构造热液叠加富集成矿两个阶段。自然铜的形成与古火山口环境下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温度从高温(约400℃)至低温(约100℃),因此与美国密西根基韦诺自然铜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峨眉山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的喷发为铜的富集提供了矿源:
2.铜矿化层主要分布在峨眉山玄武岩上部,距宣威组底70~130m范围的喷发间断面上和宣威组与玄武岩接触带上的凝灰岩层、火山角砾岩层和炭泥质层中。含矿岩系主要为炭质泥岩、硅质沥青岩、火山角砺岩、凝炭岩,矿石矿物以自然铜、辉铜矿、氧化铜类为主。自然铜呈板片状、网脉状和浸染状产出:
3.有利于铜矿体富集的主要环境:(1)火山喷发中心地带;(2)火山喷发间断面上的凝炭岩层、炭泥质层和火山角砾岩层;(3)火山喷发间断期或后期处于浅海、湖泊沼泽多雨地带;
4.燕山运动形成的背向斜以及在玄武中形成的层间破碎带、层间韧性剪切带;
5.与矿源层有较大接触面的容矿构造,亦即具有较大范围的水.岩反应萃取矿质沉淀富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