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腹地辽阔,横贯东西,涵盖三个国家级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有着独具特色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素质显著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结构趋于合理,综合实力以及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一体化发展不足等诸多挑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献并进行评述,构建了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框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现状,针对长江经济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人口、经济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揭示了 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规律及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助力。本文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的变化趋势与长江经济带基本保持一致,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2)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可划分为中度失衡至良好协调共七种类型,但主要的协调类型还停留于濒临失衡和轻度失衡,耦合协调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环境发展均迈上了崭新的台阶,但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应当重点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在人口方面还需继续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力争实现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与环境共进共赢协同发展;(4)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状况整体趋向于均衡发展,但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层现象、集聚现象、极化现象突出,应当深化区域合作,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率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为支撑,发挥各中心节点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分区域、分阶段地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以实现整个长江经济带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