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治法,基于DAG/PKC/NF-κB通路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干预机制,对模型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基础治疗:所有患者接受基础降糖、调脂等治疗和糖尿病饮食运动教育。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一次3粒,一天三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洛他唑,一次2片,一天两次。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BMI)、DAG、PKC、NF-κB等相关指标,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性。2实验研究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吡格列酮组。实验组大鼠以SD大鼠禁食18h,单次腹腔注射配制好的链脲佐菌(STZ),比例为35mg/kg,分别取尾静脉空腹血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16.7mol/L为造模成功标志。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大鼠最终存活48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高、中、低组,共5组,分别为8、10、10、10、10只。高剂量组0.66g/kg·d灌胃,低剂量组0.17g/kg·d灌胃,西药组予以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5ml/kg·d灌胃,每日予以灌胃一次,给药时间为12周。给药12周后,所有大鼠禁食12h后进行称重并检测和记录尾尖处血糖,然后腹腔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血8ml,离心后取血清,并取大鼠术侧肢腓肠肌组织放置于EP管中,分别标记后放置于-80℃冰箱冻存,Westo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改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G、PKC、NF-κ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大鼠DAG、PKC、NF-κB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大鼠DAG、PKC、NF-κB水平比较,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F-κB表达显著降低(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NF-κB表达下降(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能通过有效改善患者气阴两虚中医证候,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控患者血脂代谢,防治延缓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升高患者ABI、TcPO2水平值,改善患者外周组织微循环;降低血清DAG、PKC、NF-κB水平,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丹蛭降糖胶囊降低模型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敲减DAG/PKC/NF-κB表达,抑制局部缺血组织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