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内外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使公司盈余信息背离了公司的客观实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没有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不仅扭曲股票的价值、扰乱资本市场秩序,而且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多机会和空间,鉴于此,我国适时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宗旨就是在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发挥独立董事能够制衡大股东、监督管理层的作用,从而规范上市公司的管理行为,监控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保护股东的利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盈余管理行为更是普遍存在。
本文从盈余管理视角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家电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相关数据,从盈余管理视角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独立董事比例、财务型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变更、独立董事薪酬、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的次数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财务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独立董事缺席董事会的次数越少,越能对盈余管理的程度起抑制作用。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独立董事的薪酬应定在一个合理水平,既不能定的太高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不能定的太低影响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