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启动,标志着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性服务机构,是体现公益性质最直接、最亲民、最底层的单位。也正是由于维护公益的性质定位,促使原有利益格局发生改变,重新构建了补偿、分配和保障机制,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那么,研究新构建的多渠道补偿机制是否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运行需要,机构运行发展存在哪些阻碍因素,机制体制建设方面遇到哪些瓶颈问题,对于深化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复习,了解国内外成本核算、补偿机制的研究现状,得到关于成本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地访谈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卫生人员和就医患者对基层综合改革的看法及效果,展开定性分析;通过整理大量实践数据,分类核算机构运行成本和补偿情况,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现状,对关联数据逐一分类对比,定量研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结合理论推导进行政策设计,提出完善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结果:当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改善,每千服务人口床位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医务人员和居民明显感觉到基层医改带来的积极变化,但卫生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没有完全达到标准建设水平;机构创收动力不足,绩效考核激励作用不强,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机构发展呈萎缩状态;医疗服务产出减少,机构服务功能下降,公共卫生服务人力成本过高,不利于开展公共卫生卫生服务;从存在的问题来看,应重点解决财政投入、人才建设、财务管理方式和绩效分配制度等关键问题。结论:本研究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深化基层医改,完善补偿机制建设,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思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参考借鉴。研究提示,当前我省建立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本可以满足机构正常运行,但现有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需要,应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核心,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适应改革进程的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