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地震频发,地震以其突发性、灾害性的特点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我国,其灾害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2010年的玉树地震最具代表性。显而易见,地震是人类最大的敌人,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财产安全第一的原则,地震避难所的建设成为了当下必修的课题,地震避难所是临震预报发布后或地震灾害发生时,能够保障人们安全,减少灾害伤亡,加快灾后重建的场所。在地震避难所的建设中,大跨度结构满足了避难所的特性与功能要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网架结构是多向受力的空间结构,跨度大,空间性能良好,有利于避难所内部功能规划,合理有效的利用建筑空间。另外,网架结构还具有刚度大,稳定性良好,安全度高的优点。本文对地震避难所功能设计与抗震性能评定做了如下工作:1.本文对地震避难所进行了功能设计,包括设计原则、要点、功能要素以及外围场地。还对地震避难所进行了类型划分。2.本文通过对拟建于太原市的地震避难所案例(网架结构)的功能设计详细讲解了“平灾结合”的设置原则。3.本文运用3d3s软件对该避难所进行了建模设计。运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结构进行了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然后以X:Y:Z=1:085:0.65的比例对该结构输入三向地震波(上海人工波、好莱坞波、EMC波、LWD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取得的主要结论为:1.加大地震避难所的建设力度与规划设计是响应“防灾减灾”号召的必要手段。地震避难所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平灾结合”的原则,经济合理。地震避难所室内与外围功能设计都应该考虑快速避难的目的。2.通过对地震避难所自振特性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该结构的刚度较大,满足避难所的设计要求。通过振型图可知,该结构的柱间支撑刚度相对较弱。3.在灾难性地震作用下,该地震避难所结构的最大节点位移随着地震波加速度的增大不断增大,最终发生失稳破坏。通过对结构在四种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知道该结构的综合抗震性能满足地震避难所的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