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克朗新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云雀之歌》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重要作家,她曾获1923年普利策奖。作为一个西部女性作家,薇拉·凯瑟作品大多描写美国西部草原,其中《云雀之歌》(The Song of the Lark,1915)就是她著名的草原三部曲之一。《云雀之歌》讲述了主人公西娅(Thea)——一个来自美国西部小镇的女孩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在纽约歌剧舞台的明星。本文将运用迈克·克朗(Mike Crang)的文化地理学观点揭示小说中文学空间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将西娅和小说其他主要人物人生经历进行对比研究,阐释凯瑟创作这篇小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解决社会固有意识形态和现代社会给人造成的精神危机提供一次尝试。通过西娅的成功范式,指明资本主义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应该坚持内心梦想,寻求精神和物质上的平衡。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凯瑟生活时代背景及学术界对凯瑟和《云雀之歌》的研究现状和文章结构简介;正文部分由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组成。第一章用麦克·克朗的文化地理学分析小说中四个主要文学地理景观:月石镇,芝加哥,黑豹峡谷和纽约,揭示其象征的文化意义。第二章探讨西娅如何实现自己艺术理想以及各个地理景观对她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其他人物失败的人生经历同时阐释作者的创作意图。结论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不管需求是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还是加剧无情的价格竞争,产品开发团队的压力从来就没有缓解过。新产品不仅要求在更小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功能,而且必须以原先产品的一小部分成本来实现更多功能。
菲利普·米尔顿·罗斯是当今美国文坛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自1959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以来,至今已出版二十多部小说。作为一名犹太裔美国作家,罗斯在自己作品中反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詹妮特·温特森是极其复杂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小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们更是对其作品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分析.  《守
消费者正在见证—场在各种媒体设备之间制作和共享多媒体内容能力的急剧转变。人们可以从数码相机上取出一段视频片断,将其存到一块适合他们个人数字助理(PDA)的存储卡中,以便乘坐火车时观看。他们还可以将这种存储卡插到DVD播放器中,以便在客厅里观看其视频片断。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的小设备非常多,但是每种设备都有各自的存储需求和对多媒体格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