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粒子或高聚物分子构成的多孔性固态材料,具有密度低、孔隙率高、孔分布均匀等特点。其特有的纳米尺寸孔洞结构使得它在热学、声学、电学、光学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微球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是材料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它为功能材料的应用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但至今未见制备气凝胶微球的研究报道,因此微球形气凝胶材料的制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工业硅溶胶为原料,运用乳液分散成球技术,结合对溶胶—凝胶过程的控制,获得SiO2水凝胶微球,再通过非超临界干燥方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微米级SiO2气凝胶小球,采用SEM、TEM、光学显微镜、BET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制得的气凝胶微球典型样品为乳白色轻质固体,球的大小均匀,粒径10~200μm范围内大小可控,密度约381 kg·m-3,,比表面积392.9 m2·g-1,孔分布集中在10-30 nm,最可几孔径17 nm左右,该微球由直径为15 nm的SiO2纳米粒子相互聚结构成。通过控制乳液的形成条件—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搅拌速度、乳化剂的HLB值、乳化剂的浓度等手段可以控制所得微球的平均粒径。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为大规模制备气凝胶产品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在自行设计的程序升温脱附装置中,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测定了不同温度焙烧的微米级SiO2气凝胶小球对有机物—正己醇的程序升温脱附曲线(TPD),采用本征动力学方程,计算了这些小球对正己醇的脱附活化能,得到了小球应用的最佳活化温度600℃,此时的脱附活化能为41.57 kJ·mol-1。为气凝胶微球吸附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在成功制备微米级SiO2气凝胶小球的基础上,以硫酸氧钛以及工业硅溶胶为原料,采用相同的乳液成球技术,通过对溶胶—凝胶过程和干燥工艺的不同控制,制备出了两种不同的TiO2/SiO2气凝胶微球,并采用光学显微镜、SEM、TEM、BET、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对比。这些微球均为乳白色轻质多孔固体,球的大小均匀,粒径10~200μm范围内大小可控:采用传统的非超临界干燥法制得的微球①密度约177kg·m-3,比表面积372m2·g-1,孔分布集中在10-40nm,最可几孔径25nm,由直径为15nm的TiO2/SiO2纳米粒子相互聚结构成;通过溶胶—凝胶过程中添加凝胶网络诱导剂制得的微球②密度约297kg·m-3,比表面积371.59m2·g-1,最可几孔径12.52nm,由直径为15nm的TiO2/SiO2纳米粒子相互聚结构成。通过对几种不同的催化剂—P25、块状TiO2/SiO2气凝胶、TiO2/SiO2气凝胶微球①、TiO2/SiO2气凝胶微球②对亚甲基兰光催化效果、回收率以及回收后的光催化效果的比较,得出微球型TiO2/SiO2气凝胶①②具有最佳的光催化应用效果,结合催化剂制备周期和成本的考虑,采用新方法制得的TiO2/SiO2气凝胶微球②在未来将更具有发展潜力。通过掺杂Fe3+,以硫酸氧钛为原料采用水解—胶溶法制得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特性的TiO2,研究了不同的Fe3+掺杂量对溶胶可见光吸收效应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液成球技术成功制备了不同Fe3+掺杂量的TiO2/SiO2气凝胶微球,并对这些微球在太阳光下对亚甲基兰的光催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xFe=0.05(物质的量比)的钛溶胶制得的TiO2/SiO2气凝胶微球具有最佳的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