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的家庭影响研究——基于代际传递的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东省某学院某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帕森斯和贝尔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典型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代际传递视角深入研究了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机制,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认知这种影响,传承良性的代际传递,设法避免不良行为或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绪论部分。详细论述了本研究的意义;梳理并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对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影响的研究情况,发现学术界鲜有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研究成果,鉴于现实情况,本文将对此开展实证研究。  二、基于典型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要家庭因素,发现有六个方面体现出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和婚恋行为的代际传递性影响:一是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感情状况;二是家庭中的父母的相处和互动模式;三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四是家庭气氛;五是家庭结构;六是家庭背景。  三、探究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机制。发现主要有四种机制:第一,父母的言传身教;第二,亲情关系营造;第三,稳定的家庭支持;第四,家庭文化的传递。这些条件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对大学生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发挥影响。  四、本文结论: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代际传递性影响,体现在父母的感情状况、相处互动模式、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家庭背景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有对美好事物如爱情、良性沟通、宽容互谅、孝顺、美德等的传承,也有对不良因素如家庭暴力、冷漠、溺爱、控制等的蔓延。这些影响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亲情关系营造、家庭支持和家庭文化的传递形成影响机制传递给大学生,如何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国内外关于社会交往的理论经验研究为指导,结合对黄岛市琅琊台镇两个渔村的实地调查,在社会转型期,对海洋渔民群体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进行深度探析,通过对渔村渔民进行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西方精神病康复服务是与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紧密相关的,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精神健康服务的场域和服务手法,而是根本的服务理念,从原有的注重精神病人的不足和问题的,转向对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人口的流动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而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等主客观的原因选择留守在农村,从而形成了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
本文基于对东北地区两个地缘村落的人情现象的实证调查,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借鉴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中以礼物交换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的分析路径,旨在通过人情这一具体可见的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微信朋友圈平台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互动方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在以往关于微信或朋友圈的学术研究中,笔者发现缺乏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微信朋友圈使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女性主义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它能对我们更好的研究女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试图研究在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为女性使用朋友圈的态度与行为提供合理化分析。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角度,
学位
提出植物样经 H2 SO4 +H2 O2 凯氏消煮 ,试液中和后用过硫酸钾碱性溶液氧化 ,在酸性条件下用紫外吸光光度法测定包括铵态氮、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总氮含量。对植物标准物质GBW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匿名化的网络环境让网民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制造舆论。基于这样的网络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可以说,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两个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油藏地质特征与储层特征研究表明井区长6油藏属于低渗透油藏,针对目前开发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已有井的动态资料研究单井产能、含水率变化及其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和物流业使用最广泛的运输工具,其在推动经济和物流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汽车火灾事故频繁发生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