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均衡发展问题愈来愈成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学条件作为教育资源的核心理应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重点。 第一部分序言。该部分详细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对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在相关研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最后,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教学条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逻辑起点,即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条件的不均衡发展问题。该部分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条件不均衡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条件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所在。 第三部分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和经验依据。该部分一方面论述了为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的各种均衡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威廉姆逊的倒“U”模型)以及这些理论为制定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启示,另一方面论述了国内外教学条件均衡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这些经验为制定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启示。 第四部分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这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教学条件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被定位为教学条件公平和教学条件现代化。该部分详细论述了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的两大目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从教育公平的概念、重要性、类型和运作机制角度详细论述了“缩小教学条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第二,从教学条件现代化的概念、类型角度详细论述了“促进教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第三,论述了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的两大目标——“教学条件公平”与“教学条件现代化”——的理想关系,将这种关系界定为相互支持、相互包含关系:一方面“教学条件的现代化离不开教学条件公平”,另一方面“教学条件公平离不开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教学条件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路径从观念、制度、实施、评价四个层面来进行论述:1.从观念层面看,应该树立教育均衡发展观,走新型现代化道路;2.从制度层面看,应该完善制度政策,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3.从实施层面看,应该加强过程领导,优化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4.从评价层面看,应该建立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