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网络概念和理论为基础,以一个内地大学为个案,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社会支持网络为研究内容,以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功能满足为主线,考察贫困大学生和其网络之间互动,运用人类学实地研究和社会学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了贫困大学生支持网络的现状,并分析其支持网络的不足之处,以期探讨相应的对策。
第一章主要对社会支持概念及其理论研究的意义作了讨论,社会支持是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公共概念,为这些学科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概念和方法上的支撑。社会支持研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导意义。
第二章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外对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的三种主要方向,即(1)从个体的需求满足出发;(2)从人际的互动出发;(3)从社会结构出发。分析了三种理论研究方向的优势和局限性,从社会支持理论的多种研究方向来看,社会支持的界定依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结合本研究的实际目标,本研究者采用第二种互动取向理论,将社会支持界定为人们在社会网络中同特别的结构性要素发生互动的一个副产品。研究设计部分提出了研究的框架和思路,并对研究地点的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三章对贫困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社会支持作了展开分析,笔者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将大学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新环境适应期;第二阶段:相对平静的大学生活期;第三阶段:毕业前择业期。笔者对三个阶段中贫困大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来自于网络的支持情况作了说明。第四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形式,共分为七种: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支持;贫困大学生家乡的支持;以家庭为代表的亲属团体的支持;学习期间来自朋友和同学小群体的支持;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支持。第五章研究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支持策略,笔者分析并提出了两种主要支持策略,即“家庭及亲戚网络支持策略”和“多元化的支持策略”,对两种策略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作了相应的分析。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部分,是本文的结尾。笔者对七种支持形式各自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在结尾处对全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