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内混合醇胺水溶液吸收CO2气液两相流与传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通道反应器在吸收、混合及反应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传质研究已成为化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通过微通道、流体控制系统、图像采集记录和压力测量系统对微通道内N-甲基二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MDEA/AMP)、N-甲基二乙醇胺/二乙醇胺(MDEA/DEA)水溶液吸收二氧化碳(CO2)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及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微通道内伴随传质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型和气泡生成频率。实验观察到了弹状-泡状流、弹状流和弹状-液环流三种流型。通过分析实验操作条件和连续相物性对气泡生成频率的影响,提出了伴随传质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气泡生成频率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通过图像采集记录和压力测量系统研究了CO2吸收过程气-液两相流的空隙率和压力降。结果表明,气相流量增加、液相流量减小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均会导致空隙率增大。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优化了Lockhart-Martinelli空隙率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微反应器内压力降随着气液两相流速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对Lockhart-Martinelli模型中Cp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修正模型对伴随传质过程压力降的预测效果良好。另外,使用物理压力降模型预测压力降时,考虑了化学反应的影响,修正了气弹长度表达式,修正后的物理压力降模型也能较好地预测压力降。考察了微通道内MDEA/AMP、MDEA/DEA水溶液吸收CO2过程的传质行为。通过可视化在线分析法计算了传质系数k、比表面积a和体积传质系数ka。基于Higbie渗透理论,计算了化学吸收过程的增强因子E。实验结果表明,弹状流型下,传质系数k、体积传质系数ka和增强因子E随气液两相流量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而增大,比表面积a则随气液两相流量增大而增大、随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而略有减小。基于表面更新模型,提出了体积传质系数ka预测模型,可直接预测传质过程增强因子E。再者,分别对能量耗散模型和无量纲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三种模型对伴随传质过程的体积传质系数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公务员的基本职责是履行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公职。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社会公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提高等时公务员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务员起好的公共服务。对
挟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胜利的余威,美国鹰派政治家想将世界变成"美国的世界".然而,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全球化趋势必然将美国变成"世界的美国".
为了提高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逻辑分析法研究了与运动成绩最相关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果表明:技能是竞技能力中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