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秸秆混合产沼气的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b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产品种类多,产量高,为社会提供大量食物补给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农业废弃物,给国家带来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不但可以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创造可再生能源,将这一生物质资源转化成化石能源,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妥善的处理,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以牛粪、秸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气体,对沼液中的产甲烷相关菌种进行筛分。以沼液作为筛分产甲烷相关菌种的来源,根据产甲烷菌特有的辅酶FM420在波长为420 nm的光下,可见蓝绿色荧光,进行产甲烷相关菌种的筛分。利用Hungate厌氧技术,对发酵沼液中的产甲烷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培养,最终获得2株产甲烷菌Lin1和Lin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遗传学特性研究对分离出的产甲烷菌Lin1和Lin3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本研究的试验结果是,分离到的产甲烷菌Lin1为球状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15 d可见边缘整齐,透明的单菌落。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0~5%Na Cl(w/v)(最适Na Cl浓度为0%);生长温度范围为20~40°C(最适35°C);生长p H范围6.0~9.0(最适p H 8.0);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in1与荧光甲烷球菌(Methanomassiliicoccus luminyensis)在进化关系上属于同一分支内。产甲烷菌Lin3是杆状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15 d可见边缘整齐,透明的单菌落,可耐受的盐度范围为0%~5%Na Cl(w/v)(最适Na Cl浓度为0%);生长温度范围为20~40°C(最适35°C),生长p H范围6.0~9.0(最适p H 7.5),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Lin3与弯曲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 curvum)在进化关系上属于同一分支内。以两相厌氧反应器作为本试验的发酵装置,牛粪、秸秆为混合发酵底物,在中温37°C下,进行沼气发酵。对发酵的一系列理化条件进行优化,包括原料预处理方式,发酵起始p H值,底物浓度,底物的原料混合比例,添加产甲烷菌菌液等发酵条件,通过比较厌氧发酵体系所产生的甲烷含量,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在37°C的发酵温度下,将起始p H值设为7.0,原料以微生物降解为预处理方式,底物浓度设为15%、底物中牛粪和秸秆的混合比例设为1.5:1,为本试验的最优发酵条件。分别将分离得到的荧光甲烷球菌(M.luminyensis)菌液和弯曲甲烷杆菌(M.curvum)菌液作为接种物,添加到以牛粪、秸秆为发酵原料的沼气发酵体系内,结果为发酵体系内添加产甲烷菌菌液的产甲烷量明显高于发酵体系内不添加接种物的产甲烷量。
其他文献
污染源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成为在视障学生的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之后 ,教育工作者不应只满足于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形式,在渠系中开展量水工作是强化节水意识、推动灌区定额灌溉和提高灌区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的主要途径,是我国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实现农业高效用水
技术科学化、质量标准化、生产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电商化等是现代育苗的新要求,容器育苗是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新型育苗方式,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意义重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的教学实践,大胆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
近年来,全球绿色覆盖面积不断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资源遭到不合理的开发、砍伐,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实施林业发展战略、推行人工造林计划显得
根据在特殊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参加公、检、法机关办理聋哑人案件的实践经验 ,归纳出聋哑人犯罪的特点 ,剖析聋哑人犯罪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