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型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分化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是全球感染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据报道全球约每年100万的患者死于HBV感染导致的各种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HBV本身不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的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尤其细胞免疫应答。HBV导致的免疫损伤十分复杂,加之缺乏有效的动物疾病模型,故目前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h17型细胞是一种辅助性CD4+T细胞,能够分泌产生IL-17A(即IL-17)、IL-17F、IL-22、IL-6等细胞因子,孤独核受体γt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t, RORγt)是调节Th17型细胞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Th17型细胞可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现发现Th17型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明显升高。但有关HBV抗原诱导的Th17型细胞在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的作用,以及影响其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首先用HBV抗原定向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17型细胞分化,并过继转移到能表达HBsAg和HBcAg的小鼠模型,以研究Th17型细胞在HBV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并进一步研究HBV抗原对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第一部分HBV重组腺病毒的构建目的构建HBV重组腺病毒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1.3倍HBV全基因组(ayw亚型)真核表达质粒与穿梭质粒pAdTrack连接,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HBV。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将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HBV线性化转染到含有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中构建HBV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FP/HBV1.3。测序验证后,将重组穿梭质粒pAd-GFP/HBV1.3线性化,用脂质体2000转染到HEK293AD细胞进行包装,并进一步扩增HBV重组腺病毒,用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HBV重组腺病毒,最后用HBV DNAFQ-PCR定量检测HBV重组腺病毒浓度。结果pAdTrack-HBV质粒和pAd-GFP/HBV质粒分别经酶切,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得到4.1Kb大小的酶切片段,大小与1.3倍HBV基因全长相符合。转染pAd-GFP/HBV质粒的HEK293AD细胞在24小时后开始表达GFP荧光蛋白,1周后出现细胞病理效应。扩增后的HBV重组腺病毒的HBV DNA含量为1.31×1010copies/ml,经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后病毒指数为7.89×1012copies/ml。结论成功构建HBV重组腺病毒(Ad-HBV)。第二部分HBV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小鼠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目的建立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研究HBV感染早期小鼠的免疫反应及其肝组织学改变。方法尾静脉注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C57BL/6小鼠,在注射病毒后的第1、2、3、5、7天收集小鼠血液、脾脏和肝脏。分离小鼠血清,用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IFMA)定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HBV FQ-PCR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分离肝脏细胞,用HBsAg和HBcAg作用肝脏细胞后,ELISA检测细胞因子INF-γ、IL-4和IL-17;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HBV cccDNA;荧光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GFP蛋白表达;HE染色切片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结果Ad-HBV组与Ad组C57BL/6小鼠在注射初期(1d、2d)均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和肝脏组织轻度炎症反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3天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小鼠感染Ad-HBV后的第1天血清检测到HBsAg和HBV DNA,肝脏组织也出现HBsAg、HBcAg的表达和HBV cccDNA,第3天最明显。感染后第5天检测到抗-HBs,第7天检测到抗-HBc,而抗-HBe一直为阴性;HBsAg和HBcAg作用后不影响肝脏细胞的INF-γ、IL-4和IL-17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论尾静脉注射Ad-HBV能够构建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Ad-HBV感染C57BL/6小鼠早期不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与肝脏损伤作用。第三部分HBV抗原诱导的Th17型细胞对感染Ad-HBV小鼠的作用研究目的定向诱导HBV抗原特异性Th17型细胞,并研究其对感染Ad-HBV小鼠的作用。方法1.诱导HBV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经C57BL/6小鼠鼻腔接种200μl含5×106copies HBV重组腺病毒的病毒悬液,4周后加强一次,再经1周后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将细胞分三组:HBV抗原+细胞因子组,HBV抗原组和PBS组。HBV抗原+细胞因子组,用细胞因子(TGF-β1ng/mL、IL-610ng/mL、IL-2310ng/mL、抗IFN-γ5μg/mL、抗IL-45μg/mL)和HBV抗原(HBsAg20μg/ml和HBcAg20μg/ml)作用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HBV抗原组用HBsAg20μg/ml和HBcAg20μg/ml作用细胞;PBS组仅用PBS作用细胞。72小时后用CD4+T细胞磁珠分选脾脏单个核细胞的CD4+T细胞,把CD4+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通过Mitomycin C处理健康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获得)按5:1混合,并加用上述刺激因素继续作用72小时。收集小部分细胞悬液用ConA刺激24小时后,ELISA检测上清中IL-17、IL-22、INF-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FCM)分析IL-17+CD4+T细胞、INF-γ+CD4+T细胞和IL-4+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2.构建小鼠肝脏急性损伤模型通过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BV重组腺病毒,感染病毒3天后予以细胞过继转移。洗涤上述培养的HBV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PBS重悬细胞,将200μl含2×107个细胞的悬液尾静脉注射给已感染HBV重组腺病毒3天的C57BL/6小鼠。2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血清用改良赖氏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取肝脏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1.HBV抗原+细胞因子组IL-17+CD4+T细胞的百分比,以及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显著性高于HBV抗原组和PBS组,P<0.01,且IL-17和IL-22分泌水平也显著性高于其它两组,P<0.01。HBV抗原组的IL-17+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IL-17和IL-22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高于PBS组,P<0.01;HBV抗原组INF-γ+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INF-γ的分泌显著性高于HBV抗原+细胞因子组和PBS组,P<0.01。HBV抗原+细胞因子组、HBV抗原组和PBS组IL-4+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IL-4分泌无显著性差异。2.HBV抗原+细胞因子组和HBV抗原组的CD4+T细胞分别过继转移给感染Ad-HBV的C57BL/6小鼠,均能导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以及肝脏组织明显的炎症反应,如肝细胞明显肿胀,部分坏死,肝脏结构紊乱,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1.用HBV抗原(HBsAg和HBcAg)联合细胞因子在体外成功定向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17型细胞分化。2.HBV抗原特异性Th17型细胞可导致感染Ad-HBV小鼠的肝脏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第四部分研究HBV抗原对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目的研究HBV抗原对小鼠Th17型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分别用重组HBsAg、HBcAg、HBeAg免疫C57BL/6小鼠,取三种抗原免疫组小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一部分细胞用相应HBV抗原(HBsAg20μg/ml,HBcAg2.5μg/ml,HBeAg2.5μg/ml)作用24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IL-17+CD4+T细胞百分含量。另一部分细胞用磁珠分选CD4+T细胞,并与相应抗原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72小时,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的IL-17、IL-22和RORγtmRNA水平,以及培养液IL-17和IL-22的含量。2.检测HBV三种抗原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TLR2、3、4、7和9mRNA水平。分别用HBV抗原作用相应免疫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24小时,检测细胞IL-6和IL-23mRNA水平和分泌。不同剂量HBV抗原作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小时,检测IL-6、IL-23mRNA水平和分泌及其TLR7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siRNA沉默巨噬细胞TLR7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siRNA抑制效率;以siRNA-TLR7小鼠巨噬细胞为APC,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HBV抗原及相应的HBV抗原免疫的CD4+T细胞共同培养72小时,检测CD4+T细胞的IL-17、IL-22和RORγt mRNA水平,以及IL-17和IL-22的分泌水平;用HBV抗原对siRNA-TLR7小鼠巨噬细胞作用后,检测其IL-6和IL-23的分泌和mRNA水平。结果1.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17+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1,且CD4+T细胞的IL-17和IL-22mRNA水平和分泌,以及RORγt mRNA水平均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1,但程度不一致。IL-17mRNA水平和分泌依次是HBcAg组—HBeAg组—HBsAg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2mRNA水平和分泌依次是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HBsAg免疫组显著性高于HBcAg和HBeAg免疫组,P<0.01,而在HBcAg和HBeAg免疫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ORγt mRNA水平依次是HBcAg免疫组—HBeAg免疫组—HBsAg免疫组,HBcAg免疫组显著性高于HBsAg和HBeAg免疫组,P<0.01,而在HBsAg和HBeAg免疫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佐剂对照组比较, HBeAg免疫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TLR2mRNA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HBcAg免疫组无明显改变,而HBsAg免疫组则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三种抗原免疫组TLR3mRNA水平无明显改变;HBcAg免疫组TLR4mRNA水平显著性升高,P<0.01,HBeAg免疫组无明显改变,而在HBsAg免疫组其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三种抗原免疫组TLR7mRNA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以HBcAg免疫组升高最明显;三种抗原免疫组TLR9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HBsAg、HBcAg和HBeAg免疫组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L-6mRNA水平和分泌均高于佐剂组;而HBcAg和HBeAg免疫组IL-23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高于佐剂组,P<0.05。体外小鼠巨噬细胞在HBsAg、HBcAg和HBeAg作用下TLR7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显著性升高,P<0.01。在HBcAg和HBeAg作用下,巨噬细胞IL-6和IL-23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升高,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且以HBcAg作用最明显;HBsAg作用巨噬细胞仅IL-6mRNA水平和分泌显著性升高,P<0.01。siRNA-TLR7抑制靶基因效率近70%;siRNA-TLR7能显著性抑制能显著性抑制三种HBV抗原(HBsAg、HBcAg和HBeAg)免疫组小鼠CD4+T细胞IL-17、IL-22mRNA水平和分泌及RORγt mRNA水平的上调(P<0.01);能显著性抑制三种HBV抗原上调小鼠巨噬细胞的IL-6mRNA分泌和水平(P<0.01),及显著性抑制HBcAg和HBeAg上调小鼠巨噬细胞IL-23mRNA水平和分泌(P<0.05)。结论1.HBsAg、HBcAg和HBeAg能够促进Th17型细胞分化,以HBcAg诱导作用最强;HBcAg和HBeAg诱导的Th17型细胞以分泌IL-17为主;HBsAg诱导的Th17型细胞以分泌IL-22为主。2.HBcAg和HBeAg通过上调小鼠巨噬细胞TLR7表达,增加IL-6和IL-23分泌,诱导Th17型细胞分化,而HBsAg通过上调小鼠巨噬细胞TLR7表达,仅增加IL-6分泌,诱导Th17型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苏丹输油管道在喀土穆北45km处穿越尼罗河,穿越处河床分布的主要地层为中砂、卵石及努比亚砂岩。根据穿越处地貌及地层特性决定将努比亚砂岩作为定向钻穿越的围岩。在可钻性
原油流变性测量是储存和管输原油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SY/T0520-93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测量仪器人工操作繁琐,测量时间长和测量仪器软件操作无标准
本文以毛泽东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 ,教学中针对教材文艺性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种特殊文体的进行了大胆
<正> 1 引言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的重要一环,起着对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上市前进行最后评价的关建作用。为了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可靠,结果科学可信,同时保障
<正>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种功能处于动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当这些过程以24小时为周期反复发生时,即称为近日节律或昼夜节律。众所周知,血压的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往往在清晨
目的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症状与5-羟色胺(5-HT)及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分别填写临床症状观察表;检测血
为评价牛蒡子提取物在兽医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根据兽药长期毒性试验指导原则的方法,对SPF级Wister大鼠进行了牛蒡子提取物6、3、1.5 g/kg.bw剂量灌胃给药的30 d长期毒性试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美术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有其自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般蓬勃发展,地铁隧道、机场、码头、高速公路等大量工程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同时,以膨胀土为地基的建筑物长期沉降问题也日甚一日,然而如此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