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形成是人类活动和周围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人们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关注日益增强。农村居民点长期自由放任发展,导致了现在空间布局的分散杂乱、大量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土地产出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日益明显,如何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置换,增强土地的经济效益,即成为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从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着手,介绍了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概念,并阐述了人居环境理论、人地关系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区位论等理论知识,及其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的理论指导。其次,从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三大方面介绍攸县发展概况。再次,对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景观指数的介绍和指标的选择,计算各指标值;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整个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划分不同地形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划分不同收入等级区,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划分不同人口密度区,分析不同人口密度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分析攸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主要从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三个方面阐述: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是指地貌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生态安全;区域经济要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城镇化;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人口、村庄规划、管理制度以及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界,各类研究层出不穷,各种改革应接不暇,但其成效有时会受到各方质疑,遭到一些批评,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人有时会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感到困惑。在这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
现代型诉讼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救济的请求方式转变等特质,对当事人适格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国外及其他地区
<正>石硫合剂是传统的矿物源农药,由于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和特殊的杀虫、杀螨、杀菌作用,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成为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一种重要药剂。1石硫合剂的防治
针对掠海飞行小型无人机高度控制精度要求,设计了以无线电高度表和垂直加速度计为测高设备的三阶组合测高滤波系统。基于对某小型无人机实际飞行数据以及海浪谱的分析,建立了
在简述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改革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新举措初见成效,但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对各省区环境治理投
芦汉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贯通腹地南北、竣工最早的一条长途铁路干线建筑芦汉铁路的资金来源不外乎商股、官币和洋债三项,按所占比例,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以官款筹建铁路
结合我国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的要求及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自身的技术特点,重点讨论了对南京江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的DOAS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并对2007年12月—
为了解决市政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问题,以改良的SBR——A/DAT-IAT工艺为依托,对A/DAT-IAT工艺进水,连续曝气池(DAT)上清液及间歇曝气池(IAT)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物(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