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包括椎体形成障碍和分节不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是椎体形成障碍中的半椎体形成,从而可导致脊柱严重弯曲和不平衡,随年龄增长,将影响患儿脊柱的纵向生长、胸廓和肺的发育,甚至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因此需早期手术来矫正并阻滞脊柱侧弯的进展,并保持脊柱的生长潜力。目前常用的是畸形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PS)内固定技术,此项技术的首次提出并应用是在上世纪50年代,相关学者为Boucher,该技术具有三维固定、解剖恒定、固定牢靠等优点,对于脊柱畸形的矫正率高,多个研究将椎弓根螺钉技术与其他脊柱内固定技术(椎板下钢丝、椎板钩与椎弓根钩等)展开对比分析,充分明确出,PS技术在手术时间、脊柱侧弯矫正率、固定融合节段、并发症风险、再翻修率、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青少年及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治疗中,也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脊柱内植入椎弓根螺钉后,其脊柱的生长发育是否受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及报道却很少。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学龄前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置钉节段脊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正常节段脊椎及椎管生长发育能力的影响及其程度。
材料与方法
搜集5年以前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由刘福云教授治疗的脊柱侧弯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有32名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参与了本项研究,所有患儿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拍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病变脊椎节段CT。按观察椎体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椎体类型组:置钉节段脊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正常节段脊椎。所有组别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上测量以下形态特征参数:椎体上下径(VS)、椎体前后径(VA)、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长度(PL)、椎管横径(CAT)、椎管前后径(CAP)。
结果
1、纳入此项研究的对象有32例患儿,所测量的脊椎节段总数为96个,纳入对象的手术平均年龄为33.6个月,其中最短9个月,最长72个月,在随访时间上,均值为84个月,最短60个月,最长146个月;
2、所有置钉节段脊椎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及正常节段脊椎在椎体前后径(VA)、椎体上下径(VS)、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高度(PH)、椎管前后径(CAP)这六个参数的变化值上存在显著差异;
3、在椎体前后径(VA)、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长度(PL)、椎管前后径(CAP)、椎管横径(CAT)这六个参数上,正常节段脊椎与相邻节段未置钉脊椎无显著差异;在椎体上下径这个参数上,正常节段脊椎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有显著差异。
结论
1、椎弓根螺钉植入对学龄前患儿脊椎的生长发育兼具双重效能,除了能够对椎体生长发育施以有效阻抑,同时具备增强椎弓根及椎管前后径生长发育的能力。
2、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来说,应尽早手术,尽可能减少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个数,从而减少被影响椎体的个数,并尽可能小的影响患儿脊柱的生长发育。
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由椎体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在千分之一左右,包括椎体形成障碍和分节不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是椎体形成障碍中的半椎体形成,从而可导致脊柱严重弯曲和不平衡,随年龄增长,将影响患儿脊柱的纵向生长、胸廓和肺的发育,甚至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因此需早期手术来矫正并阻滞脊柱侧弯的进展,并保持脊柱的生长潜力。目前常用的是畸形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PS)内固定技术,此项技术的首次提出并应用是在上世纪50年代,相关学者为Boucher,该技术具有三维固定、解剖恒定、固定牢靠等优点,对于脊柱畸形的矫正率高,多个研究将椎弓根螺钉技术与其他脊柱内固定技术(椎板下钢丝、椎板钩与椎弓根钩等)展开对比分析,充分明确出,PS技术在手术时间、脊柱侧弯矫正率、固定融合节段、并发症风险、再翻修率、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青少年及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低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治疗中,也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脊柱内植入椎弓根螺钉后,其脊柱的生长发育是否受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及报道却很少。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学龄前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置钉节段脊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正常节段脊椎及椎管生长发育能力的影响及其程度。
材料与方法
搜集5年以前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由刘福云教授治疗的脊柱侧弯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有32名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参与了本项研究,所有患儿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拍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病变脊椎节段CT。按观察椎体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椎体类型组:置钉节段脊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正常节段脊椎。所有组别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上测量以下形态特征参数:椎体上下径(VS)、椎体前后径(VA)、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长度(PL)、椎管横径(CAT)、椎管前后径(CAP)。
结果
1、纳入此项研究的对象有32例患儿,所测量的脊椎节段总数为96个,纳入对象的手术平均年龄为33.6个月,其中最短9个月,最长72个月,在随访时间上,均值为84个月,最短60个月,最长146个月;
2、所有置钉节段脊椎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及正常节段脊椎在椎体前后径(VA)、椎体上下径(VS)、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高度(PH)、椎管前后径(CAP)这六个参数的变化值上存在显著差异;
3、在椎体前后径(VA)、椎体左右径(VM)、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长度(PL)、椎管前后径(CAP)、椎管横径(CAT)这六个参数上,正常节段脊椎与相邻节段未置钉脊椎无显著差异;在椎体上下径这个参数上,正常节段脊椎与相邻未置钉节段脊椎有显著差异。
结论
1、椎弓根螺钉植入对学龄前患儿脊椎的生长发育兼具双重效能,除了能够对椎体生长发育施以有效阻抑,同时具备增强椎弓根及椎管前后径生长发育的能力。
2、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来说,应尽早手术,尽可能减少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个数,从而减少被影响椎体的个数,并尽可能小的影响患儿脊柱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