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的应用得到逐步推广。电子健康档案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和居民健康的管理、疾病预防等多方面提供了便利和参考,在整个卫生服务工作及信息生态系统中充分发挥着服务功能。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理论的研究的主流主要集中于电子健康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设计、数据安全标准与规范、数据采集交换平台以及电子健康档案云安全的研究。这些理论的研究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都有所启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实践。然而,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运行机制的研究,尤其是从生态学角度,对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的几乎为零。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信息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深入的研究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机制,从中发现规律,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我国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研究的借鉴,结合相关文献对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比较了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性,通过比较突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的扩张性和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在全面了解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着重解析其所包含的三类信息生态因子,即信息人、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后文关于运行机制的深入论述打好基础。2、从信息生态因子角度出发,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系统的营养供给机制,平衡机制和群落演替机制这三项基本运行机制,并分别构建相应运行机制模型。作为一个信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运行机制,营养供给机制是通过信息环境与健康信息资源这两类信息生态因子(营养供给因子)构成的生命支持系统,起到对系统的生命支持作用。本文结合对自然生态系统营养级的分析,排列出营养供给因子的营养级,以进一步明晰不同营养供给因子的作用。在保证了基本营养供给的基础上,系统还需要保持其平衡,以维持稳定运行。关于系统的平衡机制,具体分析了系统平衡与失衡的概念,从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信息环境四个方面解析系统失衡的根源,构建了通过反馈调控实现系统平衡的模型。并从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生态因子的作用出发,结合系统失衡的原因和实现系统平衡的途径,总结出维持系统平衡的主要方法。另外,系统一直处于动态进化的循环过程中,这种进化主要是由群落演替实现。在解析电子健康档案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构建了群落演替模型,并参照产品需求-技术生命周期,将群落演替划分为:适应期、生长期、成熟期、过渡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提出了群落演替不同阶段的生态对策。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系统可采取有利于种群生存和发展的对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生态环境,保证群落的协同演替和进化。3、在探析了系统的运行机制之后,总结了各项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出运行机制总体关系图。具体有营养供给对平衡的维持,平衡对营养供给的调节,营养供给对群落演替的保障,群落演替对营养供给的驱动,群落演替对平衡的约束以及平衡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作用。同时进一步介绍了系统运行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理论指导价值如对运行机制的规范化、统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用户反馈研究的促进;实践指导价值如对系统架构的整合、健康信息服务流程的优化、健康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信息环境的规范、信息主体的健康信息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