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17.5 μm(90)澳毛与1.67dtex(1.5D)×80mm涤纶纤维以100/0、70/30、50/50、30/70不同比例混纺成纱,分别与亚麻纱、棉纱和高支羊毛纱进行交织,目的是集羊毛纤维的柔软蓬松、弹性好、吸湿强、光泽柔和,细旦涤纶纤细均匀、芯吸性好的特点,亚麻纤维的吸湿散湿性、透气性、凉爽挺括、防霉抑菌等优良性能以及棉纤维的柔软、吸湿性好等优势,形成原料的多元优势互补,以期开发出具有轻薄、舒适、健康、易护理、功能性、生态环保的高档毛混纺针织物,适应市场对毛混纺针织产品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的消费需求;如有需求和可能,进行纳米技术整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织物的舒适性能和服用性能。
纺织品的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是研究纺织品热湿舒适性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传统的测试方法未能反映液态水传递性能的动态变化。香港理工大学研制的纺织品的液态水管理测试仪(MMT),能够快速准确的测试织物上、下表面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同时计算出样品的润湿时间、最大吸水率、最大润湿半径、扩散速率、单向导湿能力以及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从而能比较准确地量化表征织物的单向导湿能力,评估各种产品的液态水传递性能。本论文采用液态水管理测试仪(MMT)对高支羊毛混纺交织针织物进行测试及结果分析,研究发现亚麻纱、棉纱与70/30的高支羊毛/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交织针织物的液态水传递性能有了改善,优于其他比例的织物。亚麻纱、棉纱与比例为50/50的高支羊毛/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交织,液态水的传递性能等于或大于与比例为100/0的交织织物。因此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与比例50/50的毛/涤混纺纱代替与纯毛纱交织,从而降低了原料成本。纯羊毛纱与高支羊毛/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交织针织物,当混纺纱比例为30/70时,其液态水综合传递性能优于其他比例的交织针织物,比例为50/50的次之,结合其织物结构和工艺特点,从而为优化舒适性织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本文还对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高支羊毛混纺针织物的液态水传递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未经处理的同类织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经过纳米拒水处理后的针织物,其拒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拒水性的提高有效的阻止了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递;经过纳米亲水性处理的织物,其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递性能也有较大提高,液态水的动态传递综合指数分布规律大体与未处理前相似。这分别为开发具有防水功能的高支羊毛针织物和具有良好舒适性能的高档毛混纺针织面料,同样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的方法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