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询与迷惘——张欣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欣小说创作关注世俗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两性给予人性的关怀。张欣以独特的情感力量抚慰都市中的人们,在创作中探索两性关系的发展变化。在其叙事文本中,我们捕捉到了作家对两性关系的迷思,这也成为探寻张欣小说性别关系的最初动力。   性别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以及人类自我认知的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借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认为性别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关系。本文将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视野中对张欣小说中的性别关系进行考察,试图发现文本表层结构下的性别结构以及作家真实的性别立场和所持的性别文化,解析张欣创作中性别意识的存在状况,并发现张欣为文学创作中两性形象的塑造以及性别关系的描写与建构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本文共分五部分:引言阐述选题背景与意义,考察张欣小说的研究现状,说明以性别关系切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的可行性。第一章论说张欣小说文本中性别关系建构的模式及参与文本性别关系建构的要素。第二章从女性的自我寻找、认同与完善,两性关系的异化,两性关怀三方面分析张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突围及两性书写。认为张欣在传统不和谐的两性关系背景下凸显了女性意识,对物化世界中同处弱势地位的两性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做出了思考,同时流露出追求两性和谐的主张。第三章从道德理想与家庭观念下的两性表达及隐含于男性视角下的话语言说两方面分析其文本认同传统性别文化的描写与表现形式。认为张欣在创作中难以摆脱父权话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结语回顾并总结全文论述,概括张欣小说中两性关系建构模式的独特意义,透视张欣的性别立场与性别文化态度及其局限。作家通过创作提供的新型的、和谐的性别关系来引导读者建构健康的性别意识,有望促进现实生活中两性关系的改善,实现两性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具有断代补缺性质的大宗战国楚简文献相继出土刊布,在学界各相关研究领域引起了利用这批新材料来重新审视既有学术史的潮流。作为一种新出古文字材料,楚简文献无疑首先具
张有《复古编》为宋代正字专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通过考述宋元明清版本状况,梳理版本源流,认为影宋精抄本保存了宋刊本的原貌,在存世诸本
赵翼是清代乾嘉诗坛上声名卓著的文史学家,与同时期的袁枚、蒋士铨并称,被誉为“乾隆三大家”。其史学思想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但诗学理论尚待梳理和深入挖掘。赵翼作为“性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高宗的贞观之治(627-650)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2)都为人称道。墓志在唐代也空前繁荣,名流大家,乡间小吏都会在逝世后刻碑留名。在周
吴宓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诗人,而他自己更为得意的是自己的诗人身份,诗集是他一生想留下的三部著作中的第一部,从他留下的这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着真诚诗论观的诗人吴宓。  
英雄形象以及对英雄的崇拜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中西文化中都形成了自己的英雄原型的传统。在英雄崇拜中内在地包含着一种投向未来的时间维度,表达了一种对于“理想我”的投注
“九叶诗派”通常因其浓重的现代派色彩和鲜明的对于文艺“民主、自由”的追求被看成是纯粹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通过梳理九叶诗人的诞生及集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