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受损,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产生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的临床症状。帕金森病痴呆是指在临床确诊为帕金森病的病程中出现的痴呆,是皮质下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记忆力障碍,同时还有虚构、错构等精神症状及其他认知功能受损[1]。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的人数将由现在的200多万增加将近800多万[2]。帕金森病患者中痴呆的患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6倍。帕金森病痴呆的患病率估计为30/10万人[3]。目前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锥体外系受损外还存在视觉、听觉通路的异常,一些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4-5],Ⅰ波潜伏期、Ⅰ-Ⅲ峰间潜伏期[6-8]、Ⅲ波潜伏期、Ⅴ波潜伏期、Ⅰ-Ⅴ峰间潜伏期、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4,6-9],每个研究得到的诱发电位各波的异常不尽相同,可能与实验方法、记录部位及样本量不同等有关。李玉莲等[10]研究者发现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异常。现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及排除诊断,其的诊断金标准为随访观察,随访观察中具有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帕金森症状的患者会被逐渐诊断为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的评估。由于帕金森病诊断无客观的检查方法,主要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使得帕金森病的误诊率较高,本课题通过对帕金森病非痴呆和痴呆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视、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观察诱发电位各波的变化来探讨视、听觉诱发电位对非痴呆和痴呆型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由本院确诊的非痴呆型帕金森病患者(n-PD组)40例和痴呆型帕金森病患者(pdd组)2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组16例,对3组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pdd组行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分。在屏蔽室内,应用诱发电位仪,被检查者取安静舒适卧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通过耳机对受试者双耳进行声音的交替刺激,同时将记录电极放在头顶,参考电极为同侧耳垂。听觉诱发电位是采用16×16的黑白棋盘格模式反转图形刺激,记录电极置于顶枕区,参考电极置于头顶。分别对n-pd组、pdd组和对照组行视、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用到的统计方法为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n-pd组、pdd组和对照组的左右眼视觉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组、pdd组视觉诱发电位o1、oz、o2潜伏期分别为:111.53±7.30ms、111.24±7.35ms、113.34±7.6ms;116.80±6.03ms、116.95±6.14ms、117.50±7.94ms,与对照组视觉诱发电位o1、oz、o2潜伏期107.19±4.26ms、108.25±3.32ms、108.75±3.37ms比较,n-pd组、pdd组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p<0.05);pdd组与n-pd组比较,pdd组的视觉诱发电位较n-pd组延长(p<0.05)。n-pd组、pdd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对照组的双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与n-pd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分别为:1.91±0.27ms、4.03±0.43ms、6.14±0.51ms、2.09±0.21ms、4.29±0.25ms、2.09±0.17ms;1.95±0.29ms、4.20±0.47ms、6.23±0.52ms、2.18±0.18ms、4.24±0.29ms、2.10±0.14ms,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1.56±0.12ms、3.64±0.36ms、4.81±0.59ms、2.06±0.18ms、3.68±0.22ms、1.81±0.14ms比较,pd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pd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中的Ⅰ-Ⅲ峰间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与n-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听觉通路存在异常,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P100波潜伏期较帕金森病非痴呆型患者延长;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但帕金森病痴呆与非痴呆型比较无差异。结论: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患者P100波潜伏期较健康对照组延长且帕金森病痴呆患者P100波潜伏期较非痴呆型帕金森病患者延长,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视觉通路的异常,P100波潜伏期为诊断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痴呆提供客观依据。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Ⅴ峰间潜伏期、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说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听觉通路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