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对机体的影响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同一穴位是否对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存在双向调节作用,也就是在激发机体自身固有的调节系统的前提条件下,可以起到这种疗法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我们从功能性肠病切入,以功能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这两种相反病理生理状态的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刺激可调节胃肠运动的穴位“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观察其对与大鼠胃肠运动相关的脑肠肽含量和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不同穴位对同一内脏活动的“双向调节机制”,系统探讨电针刺激穴位引起双向调节效应的作用靶点以及促使这种效应产生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本论文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是通过有关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FC)、功能性腹泻(FD)的古今文献、现代研究进展回顾、挖掘、分析,预期证实针灸是功能性便秘和腹泻的重要治法。实验研究部分首先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D大鼠模型,冰水灌胃复制FC大鼠模型,在造模结束后,采用ELISA法及免疫印迹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GAS、SP、 Ghrelin、VIP、SS、GAL及结肠组织c-kit蛋白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FD和FC发病中的作用。其次是在成功复制FD和FC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不同穴位组合对FD和FC大鼠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FD和FC大鼠血清及组织中GAS、SP、Ghrelin、VIP、SS、GAL含量及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电针双向调节功能性肠病的作用机理,探讨同一穴位是否对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存在双向调节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不同其体质量增长率、腹泻指数、稀便率、稀便级,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呈负增长但趋势平缓,腹泻指数、稀便率、稀便级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增多。模型大鼠结肠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可以呈现以下表现:结肠粘膜形态完好,粘膜下未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尚无炎性细胞浸润。采用番泻叶灌胃复制FC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不同其体质量增长率、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但趋势平缓,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减少,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空白组显著性增加。模型大鼠结肠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可以呈现以下表现:结肠粘膜形态完好,粘膜下未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尚无炎性细胞浸润。(3)对于FD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GAS、SP、 Ghrelin含量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VIP、SS、GAL含量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FC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模型组均可使血清及组织中VIP、SS、GAL含量显著性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4)对于FD大鼠,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对于FC大鼠,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5)对于FD大鼠,在电针干预第11天,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大鼠1小时内排便粒数、腹泻指数、稀便率和稀便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Ⅰ组对其改善最为明显。对于FC大鼠,在电针干预第11天,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24小时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Ⅱ组对其改善最为明显。(6)对于FD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降低,VIP、SS、GAL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均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电针Ⅰ组可使大鼠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下降及VIP、SS、GAL含量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对于FC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均可使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升高,VIP、SS、GAI含量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均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电针Ⅱ组可使大鼠血清及绝大多数组织中GAS、SP、Ghrelin含量升高,VIP、SS、GAL含量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7)对于FD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三组可以使c-kit的蛋白表达减少,电针1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电针Ⅱ组和电针Ⅲ组c-kit的蛋白表达减少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Ⅰ组与电针Ⅱ组、电针Ⅲ组相比c-kit的蛋白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FC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电针治疗三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电针Ⅱ组c-kit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电针Ⅱ组与电针Ⅰ组、电针Ⅲ组相比c-kit的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采用番泻叶灌胃可成功复制FD模型,冰水灌胃可成功复制FC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脑肠肽GAS、SP、Ghrelin、VIP、SS、GAL和c-kit蛋白的平衡参与了FD和FC的发生、发展。(3)对于FD和FC模型大鼠,其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的表达与脑肠肽GAS、 SP、Ghrelin的表达之间均存在程度相等的效应关系,呈正相关,与脑肠肽VIP、 SS、GAI的表达之间均存在程度不等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4)电针“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均与相关脑肠肽含量及c-kit表达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天枢”、“大肠俞”对胃肠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胃肠运动,“曲池”、“上巨虚”对胃肠功能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胃肠运动。针刺上述穴位对胃运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脑肠肽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动力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调节c-kit蛋白表达而实现的。而且,在本研究中,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并不是按照传统的共识表现为同一穴位组合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存在着双向调节效应,而是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组合发挥综合的良性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