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学习平台的普及,传统的教育生态、教学模式、学习环境、教育服务方式等已经无法适应作为“数字土著”的新一代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自主化和泛在化的学习诉求,我国开启了运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教育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在教育改革中占据核心地位。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作为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联系智慧课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展开对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理清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策略,对推进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帮助教师快速适应智慧课堂教学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围绕“在智慧教育课堂教学变革、传统教学设计式微的背景下,针对信息技术下的智慧课堂,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智慧’的教学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等三个问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智慧课堂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非参与式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围绕“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逻辑对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论探索和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交代了研究背景,信息技术下的智慧课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推动智慧课堂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意义,但同时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使得对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确有必要。其次,通过文献综述对智慧课堂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明确了智慧课堂研究与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进展与不足,并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即理清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及具体要素等基本问题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最后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理论与实践、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结合研究目的与内容确定了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和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阐述。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对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上位概念,即智慧课堂和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提炼,然后结合对二者的理解,明确了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要素及案例分析。在何克抗学者归纳的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智慧课堂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要素进行了完善与补充,确定了前端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智慧学习资源、应用智慧教学技术工具、创设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九个具体要素及其内容。然后以此为分析框架,精选一堂具有代表性的由特级教师执教,并获得全国“双新典型课”的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例,对其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案例分析,整体上呈现出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然状态。第四部分: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首先,选取在大型智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最高级别奖项的28堂课例的教案及其课堂教学实录作为内容分析和非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样本。其次,以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九种具体要素作为框架,对需要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建立了编码系统。然后,借助MAXQDA质性数据和混合方法分析软件,对教案及视频按九种具体要素分门别类地进行观察、编码和分析。最后,基于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资料,分析出当前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具备生本意识,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新能力未能充分凸显;重视课堂教学的时空延展,但课前和课后阶段的学习设计视野较局限;关注前端分析,但存在要素虚无和内容狭窄,主观判断很笼统;重视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但智慧教学技术工具的价值及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关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融合,但交互方式和对象不够丰富;重视评价对教学的调控功能,但评价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状及问题。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结合前面总结归纳的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及其具体要素,以及一线教师优秀课例中的实践经验,归纳提炼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策略。主要包括树立新理念,驱动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设计全过程、多场景的混合式学习新样态;消除课堂边界,创设高度开放、立体交互的泛在学习环境;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创新融合智慧教学技术工具;强化学生主体参与,师生协同开发智慧学习资源;丰富评价体系,开展教学智能诊断与智慧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