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体质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以患者的主诉和医生的四诊所收集的宏观信息为依据,具有主观性、模糊性的缺点。虽然已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体质界定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希望通过各种现代化检测方法给体质一个客观而有效的“金标准”,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而研究所涉及到的各种物理、生化、基因检测大都价格昂贵且费时费力,这更限制了这些检测手段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这就使寻找一种临床切实可行且效果良好的体质界定方法成为当前中医体质研究的重中之重。方法:通过传统文献梳理与现代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湿热体质相关理论的源流、内涵和外延;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病历,分析湿热体质的血压及脉压特征,以期发现新的更为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界定湿热体质的方法;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前瞻性调查研究,验证血压及脉压测量是否可以应用于湿热体质的鉴别诊断。结果:湿热体质组与非湿热体质组比较的结果显示:湿热体质患者脉压、收缩压偏低而舒张压偏高。脉压与湿热体质各特征性症状间存在显著相关。且随着脉压的减小,这些症状的明显程度也逐渐增加。结论:理论研究提示:以血压及脉压特征辅助界定湿热体质的探索性研究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湿热状态时湿浊阻滞、气机受困。“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受阻。如此人体内环境则滞涩不通,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反映在循环系统即为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平滑肌顺应性降低,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降低则脉压减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湿热体质往往具有舒张压升高,收缩压降低而脉压处于正常值下限水平的特点。并且湿热体质患者随着脉压减小,湿热体质的各特征症状越发明显,湿热体质更易向湿热证转变。血压与脉压特征作为湿热体质的辅助诊断标准及湿热体质调治效果的量化标准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