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P21、PCNA、Cyclin E在脂溢性角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7933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检测P16、P21、PCNA、Cyclin E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②探讨这四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脂溢性角化病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我科近年来保存的50例脂溢性角化病人的皮损蜡块,对照10例正常人的皮肤标本,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测算阳性细胞在全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比例,与正常人标本对比,试验结果最终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 结果:①在脂溢性角化皮损处P16表达在表皮细胞全层,阳性率为78%,正常表皮中P16的表达率为40%,仅少许出现于颗粒细胞中,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样本表达强度的资料行秩和检验u值为2.1918,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皮全层均可有P21的表达,阳性率为680%:正常表皮中仅在棘层可见少许表达,阳性率为30%,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样本表达强度的资料行秩和检验u值为2.2116,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PCNA在脂溢性角化皮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多见于基底细胞层以上各层,偶有全层表达。PCNA表达在正常皮肤的基底细胞层,阳性率50%,经检验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样本表达强度的资料行秩和检验u值为1.6860,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④在脂溢性角化皮损中Cyclin E阳性表达率为48%,多见于基底样细胞增生区,而在对照的正常表皮中仅表达在基底层,表达率为10%,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样本表达强度的资料行秩和检验u值为1.9835,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16、P21和Cyclin E在脂溢性角化中表达的阳性率和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正常人表皮,这三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通过对细胞周期中存在的关键性连接点—G<,1>/S期转换的调控,导致了脂溢性角化病人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迟缓,最终形成了该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改变。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观察了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细胞促凋亡蛋白(Fas、FasL)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分析了131I治疗剂量与治疗后凋亡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了131I治疗后所致的甲减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关。文章将Graves病患者22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穿刺标本甲状腺细胞中Fas、FasL及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Mias2000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定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