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国式储蓄之谜”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相关理论与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征背后的动机效应,同时依托江苏省167户农户的有效问卷调查,从农村居民自身视角揭示了当前影响其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相关因素,并就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际验证。在此基础上,以削弱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为目标,以政府决策思路为立足点,提出了进一步刺激和拉动农村消费水平提升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个体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产生影响。性别与人力资本水平与其预防性储蓄倾向呈负相关性,但性别的影响作用程度不是特别显著;年龄与其预防性储蓄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性,即年龄较大的农村居民其储蓄倾向也越强烈。2.家庭特征变量也影响着农村居民自身的预防性储蓄倾向。收入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对其预防性储蓄倾向产生负向拉动效应,农业收入占比则产生正向拉动效应,其中影响作用程度依次为收入水平大于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农业收入占比。3.社会特征变量是影响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服务项目收费为代表的“生产性消费”是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呈高度正相关性;补贴政策与贷款支持等社会机制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村居民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而降低其自身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因此两者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以外出务工为典型代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跨地区和跨部门重新配置对其预防性储蓄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削弱了其自身的预防性储蓄倾向;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观认识与其自身储蓄倾向的定位密切相关,认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农村居民其预防性储蓄倾向也相应地较低。4.区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子。不同区域发展上的差距会导致各地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倾向的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1.政策应重点关注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收入结构;2.加快推进社会安全网络的构建,发挥社会保障功能;3.深化改革,稳定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4.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5.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区域协同性和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