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特征和移植前后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受体克隆性的演变,观察移植后免疫重建规律,探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2003年4月—2005年4月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内科行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术(HSCT)治疗的重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AID)1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8例,类风湿关节炎(RA)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1例。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相应的分类/诊断标准。动员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6天,采集的CD34+细胞经分选后为1.05-4.6×10~6/kg,T细胞去除3-4个对数级,B细胞去除2-6个对数级。造血重建发生在回输干细胞后第10-20天。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6月(3月—18月)。分动员前、动员后、移植前、移植后2周(出仓后)、1月、3月、6月、12月及18月,共9个时间窗对观察病例进行以下三部分研究。 第一部分:临床观察 随诊患者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对SLE/pSS患者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ENA)、抗心磷脂抗体(ACL)、补体3(C3)和免疫球蛋白(Ig);对RA患者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球蛋白。并采用ACR的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对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价;采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和ACR的RA评分对RA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分析 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对AID患者HSCT前后的淋巴细胞、T细胞(CD3+)、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纯真T细胞(CD4+CD45RA+)、记忆T细胞(CD4+CD45RO+)、CD4/CD8比值以及调节性细胞(CD4+CD25+细胞和CD8+CD28-细胞)、活化性细胞(CD19+CD38+细胞)的演变进行随访。 第三部分:T细胞受体BV(TCR BV)基因亚家族的表达格局和互补决定区3(CDR3)克隆性检测分析 通过RT-PCR和基因扫描方法分别对AID患者HSCT前后的TCR BV基因亚家族的表达格局和CDR3的克隆性进行检测。 结果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