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高发区,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HCC及其并发症。而在既往诸多针对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研究中,具有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背景成为研究焦点,并得到了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在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均伴有HBV感染,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已经被证实是HBV相关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认为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对HCC的治疗至关重要,而预后危险因素研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临床找到DFS和OS的危险因素从而针对性做好高危人群预防和随诊,无疑显得非常重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R0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HBV相关肝癌行R0肝切除术的29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8例,女41例;年龄23-82岁,平均54岁。根据患者术前3d内外周静脉血常规结果计算NLR,术后患者接受随访,观察存活和肿瘤复发情况。绘制NLR对肿瘤复发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界值。根据NLR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PLT计数、血清ALB、AST、 GGT、TB、AFP水平、有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中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出血、输血、肿瘤直径、手术切缘、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是否为孤立性肝癌等临床病理学参数。观察低NLR组和高NL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将临床病理学参数纳入影响5年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比较采用,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以术前NLR比值为检验变量、是否复发为状态变量,通过约登指数确定本组NLR值为1.71,其敏感度为49.4%,特异性为72.9%。与低NLR组患者相比,高NLR组总胆红素值增高和肿瘤直径>5cm者显著增多。NLR>1.71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NLR<1.71组患者,高NLR值、GGT>64U/L、AFP≥400ng/mL以及肿瘤直径>5cm是影响HBV相关的HCC患者R0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NLR界值为1.71,NLR与患者TB水平及肿瘤直径有关(χ2=163.062,8.512;P<0.05)。低NLR组及高NLR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8%、82.6%、61.8%和83.3%、72.2%、46.2%,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8%、66.7%、44.9%以及62.7%、36.2%、24.8%,两组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7,19.97, P<0.05)。NLR为影响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1.504,P<0.05)。结论:对高NLR组患者而言,术前AFP≥400ng/mL、GGT>64U/L和肿瘤直径>5cm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NLR比值的HCC患者实施R0切除术后的预后较差,应重视此类患者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