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滇池流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流域污染负荷量与日俱增,滇池流域水质污染形势日趋严峻。滇池流域以往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主要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而由水土流失造成的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与控制的研究也是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容忽视。本文对滇池流域,并针对10条主要汇入滇池的子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区域,次降雨过程造成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通过对汇入滇池流域的10条主要的子流域入湖口断面处丰雨期次降雨过程中各种污染物浓度、污染负荷等污染指标以及水文指标的连续监测,研究分析得出,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污染负荷之间相关性显著,并且径流量与泥沙量、非点源污染负荷与泥沙量间相关性显著;通过对丰水期各种污染物以及水沙关系空间变异性的定量分析得出,固体悬浮颗粒物、硝态氮、总氮、溶解性磷的空间变异性较大,降雨量不是决定输沙量唯一因素,并运用地统计学中普通克里格的方法,根据拟合的变异函数模型,建立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立体图。2、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源—汇”景观坡度指数、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的计算,经过研究得出景观坡度指数、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水土流失指标有良好的响应。3、基于GIS数据平台,运用流域SCS产流模型对滇池流域以及3条子流域的径流量、污染负荷的估算,得到流域次降雨过程产生的径流量以及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量分布图,统计得到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总排放量及入湖量。4、基于GIS数据平台,运用USLE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估算了2005年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总量与侵蚀模数,估算结果可靠。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得出,中度侵蚀以上区域虽然面积占整个流域的21.96%,但却贡献了85.52%的侵蚀量。基于GIS地理信息系数据库,通过对滇池流域由水土流失造成的非点源污染研究,给出了非点源污染预测,污染量估算方法、技术和手段,丰富了非点源污染定性、定量研究的内容,为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制定和实施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保护滇池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