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处于古代与近代的交替时期,这一时期的岁时民间体育活动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岁时民间体育文化,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明清期间岁时民间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民间体育文化,并可以弥补这一时期民间体育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可以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以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岁时民间体育活动为基点,以文献资料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考察了元宵节前后的“走百病”、“跳百索”,清明节前后的“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以及重阳节的“登高”等活动,对这些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人们参与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活动的时间和分布状况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研究,并得出结论如下:
最初的岁时民俗活动多与祭祀、禁忌、祈吉等活动有关,作为岁时民俗活动的一部分,民间体育也带着同样的神秘色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岁时民间体育的娱乐性渐渐显露并得到了加强,最终替代原有的娱神功能。这一转变从唐代开始,到明清才基本完成。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发展,民族大融合给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思想领域内宋明理学的主导地位使得更多的肢体活动项目移向民间,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岁时民间体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发展,规模较前代更大,种类也更为丰富,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神秘性与娱乐性并存,以娱乐性为主的特征。
二、规模大,种类多。
三、形式各异,地域性特征明显。
四、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
明清两代离近现代社会比较近,对这一时期的岁时民间体育详加研究,即可以让我们对传统的民间体育文化有个整体的认识,又可以使我们在促进社会和谐,活跃经济、提高现代民间的健身水平等方面得到一些启示。同时,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