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半塘先生的《唐声诗》是二十世纪唐诗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它在众多的唐诗研究著作之外,为人们描述了唐诗产生的另一侧面,即相当一部分唐诗作为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歌词的情形。自1982年该书问世以来,不少学术工作者引用过其中的观点和材料。但《唐声诗》并非尽善尽美之作,因而全面考察《唐声诗》,对于探求文学史及文艺史之真相、澄清有关理论、整理文献资料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唐声诗》问世后,20年来,尚无人对其做专门的研究。本文对《唐声诗》进行专门的研究,充分肯定其理论创新与文献价值,并指出其理论与文献资料方面的局限,引发人们研究这些问题的兴趣,是学术发展的需要,应该也是任半塘先生的愿望。 本文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唐声诗》的理论创新与文献价值;第二部分论述《唐声诗》的局限,修正其部分理论,并对其引用的部分文献资料进行修订。 《唐声诗》的理论创新与文献价值:《唐声诗》从大量歌诗文本在产生之前的情形入手,以其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给人们展示了唐诗产生的另一种情形,丰富了人们对唐诗的认识,使唐诗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得到更加贴切合理的解释。它为后来者研究“声诗”打开了思路,引发了许多相关问题的探讨。它使人们对中国古代诗歌这一音乐文体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描述显得更加清晰,这不仅是二十世纪唐诗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也是整个音乐文体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唐声诗》既是一部学术专著,同时也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它从专题入手,举凡有关唐声诗研究的资料,搜罗殆尽,给研究这一阶段音乐、文学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不能不说是对音乐文献学的一个巨大贡献。 《唐声诗》理论上的局限:一、任先生把声诗断在唐五代,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唐有声诗,其他时代也有声诗。二、任先生以是否为近体作为判定是否为声诗的标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近体诗最便于入乐,但唐代有大量非近体诗歌。任先生所说的“举凡四、五、七言古诗,古乐府,新题乐府及杂言诗等,实际皆已无声”这一说法是大可商榷的。三、任先生断言声诗属俗乐,这是受阶级分析学局限,事实上一些歌词因俗乐所造,后来成了雅乐。笔者还指出,任先生首创“唐声诗”概念,并规定了其极严格的定义与判断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并不严格。 《唐声诗》下编所引部分文献资料进的修订:任先生在引用文献时,大多没有注明具体出处,有的地方存在明显的疏失,有的地方对原有材料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但没有言明所依何据。笔者对《唐声诗》下编所引用的材料进行了重新考 《唐声诗》研究订,或说明具体出处,或修正文字疏漏错误,或肯定任先生对原文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