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人类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深入研究肺癌发生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机理,为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从根本上控制肺癌的发生和发展。 NSCLC主要由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而来,占肺癌病例的多数。为了研究肺癌发生早期阶段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我室建立了良好的人支气管上皮和肺癌细胞培养体系,并应用含有SV40早期区的重组质粒转染入支气管上皮细胞,建成4例永生化细胞系。本文以FISH为主要技术,配合Southern、Northern、免疫细胞及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癌变早期进程中的一些分子细胞生物学政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另外3例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两例NSCLC细胞系和十几例临床NSCLC及其癌旁支气管上皮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在3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C45和TR中发现c-myc易位激活,均为t(14;8)(q32;q23)。另外在1例肺腺癌细胞系GLC-82中发现o-myc易位到22号染色体长臂上。在临床NSCLC标本中,我们也观察到两例c-myc易位,一例c-myc易位到14q上IgH位点附近,另一例易位到22q上。RNA原位杂交结果和免疫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c-myc易位的各例中有c-myc表达增高,即易位激活了c-myc的表达。由此看来c-myc易位激活在NSCLC中并不罕见,只是应用以往手段不易发现而已。Southern结果表明,发生易位各例均未见带型政变。另外,在一例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和两例临床NSCLC标本中存在c-myc扩增,说明在肺癌中c-myc易位和扩增对c-myc的激活均起作用。 2.3例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两例NSCLC细胞系及用N-myc杂交的7例临床NSCLC标本的3例(其中1例包括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发现涉及2q24以外区域遗传物质的丢失,说明2q24以外区域遗传物质的丢失在NSCLC中高频发生,并且是早期现象,提示2q上存在一个或几个抑癌基因,其丢失在NSCL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3.在3例支气管上皮细胞系(Y和C45)、两例NSCLC细胞系和一例临床NSCLC标本(LC13)中发现涉及17q的改变,并且有17q改变的标本同时存在c-erbB-2表达增高,说明这些涉及17q的染色体改变可能与c-erbb-2激活有关。在我们研究的各例中均未见N-myc基因扩增。 4.涉及18q的易位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的晚期代数出现,与M系晚期代数细胞对PDD诱导凋亡抗性增高相对应。另外,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系Y和两例临床NSCLC标本中也发现涉及18q的易位。支气管上皮细胞系M中bclamRNA和蛋白表达晚期代数细胞明显高于早期代效。我们的研究显示,NSCLC中存在涉及18q的染色体易位,可能与bcla的易位激活有关,提示bcla表达升高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5.3p上遗传物质的丢失一直被认为是肺癌的特征。在我们用3号染色体着丝粒研究的4例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和12例临床NSCLC标本中均发现高频率的3号染色体短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