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是煤中易挥发元素之一。伴随煤炭的开采、利用,大量硒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本次研究在全面收集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了国内外煤中硒在不同地区、不同成煤时代中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特别对中国不同省份主要煤田中硒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来自淮北煤田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品,美国宾夕法尼亚聚煤盆地风化无烟煤和非风化无烟煤,伊利诺州高氯煤和高硫煤等不同煤种中硒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讨论了湖北恩施地区环境样品硒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在煤燃烧利用过程中的迁移挥发、淋溶影响以及和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研究取得到以下结论:(1)国外煤中硒的含量多数处于10mg/kg以内,平均值在2 mg/kg左右。中国不同省市煤中硒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为3.91 mg/kg,各成煤时代煤中硒的含量分布随煤层由老到新,硒含量逐渐降低,古生代煤中硒平均含量明显高于中、新生代含量。 (2)对不同煤级煤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发现,随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硒含量在烟煤、无烟煤、焦中依次下降。硫化物结合的硒随煤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在无烟煤、焦中占主要地位;有机态结合硒随煤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焦中硒的有机态含量为0%。高硫煤中硫化物态含量最高,有机态次之,高氯煤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风化煤中硒含量高于非风化煤,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发生了氧化作用。风化煤与非风化煤中硒的赋存规律类似,硫化物态占主要地位。风化煤中与有机态结合的硒、碳酸盐结合态的硒高于非风化煤。(3)恩施地区石煤中硒的平均含量很高,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当地居民的开放式燃煤,已造成室内空气、烘烤的食物及人、畜体中富含硒,并造成了较为严重人畜硒中毒和生物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