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畦灌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目前我国灌溉面积已达8亿亩,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由于历史原因和受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有7.6亿亩左右的灌溉面积(包括低压管道输水)仍采用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占我国灌溉总面积的95%,其中畦灌又是地面灌溉的主要方式,研究畦灌中的节水措施对于发展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土壤根系层深层渗漏和作物棵问蒸发的无效消耗,使地面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不足1.1kg/m~3,远低于发达国家2.0kg/m~3的水平。 为充分利用土壤颗粒间水平向的吸力,减少土壤的深层渗漏,可以通过隔畦灌的方式人为在土层中造成水平问的水势差存在,以增加水平方向的水分运动,减少灌溉水畦水分向下垂直运动造成的深层渗漏,从而使水分补给邻近的没有得到直接灌溉的畦。 本文通过隔畦灌溉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减产量与间隔宽度成正比;(2)在1.0m、1.2m、1.4m、1.6m四种间隔情况下,间隔畦的宽度为1m时,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最高。 本文应用当前较先进的Hydrus-2D模型对隔畦灌溉条件下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分布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在取得了可靠的土壤、作物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HYDRUS—2D模型模拟隔畦灌溉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尤其模拟窄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模拟结果表明,隔畦灌适宜土壤为壤土,砂性土不适宜进行隔畦灌;灌水量在40~3—60~3/亩之间,畦宽选择1.2m左右,则隔畦灌的效果较好;隔畦灌溉比不设隔畦,单方灌水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提高15%和10%左右,田间日均耗水减少20%左右。
其他文献
文章阐述了施杞名老中医的膝骨关节炎"瘀久必兼痰湿"病机理论,并以"通利调摄六法"辨证施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辅以病例说明。
生态效率是基于环境-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搭建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桥梁。基于区域生态效率增长与环保投入的平衡关系,本文构建了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以反映
<正>量子多态迭加放大到宏观宇宙的结果是分裂出了众多的平行宇宙,而人们的各种选择也在不同的宇宙中得到各种可能的结局"喂,你走错纤维了!"这是我到达这个世界后听到的第一
本文报道了养殖池施用光合细菌后,水中异养细菌、弧菌、发光细菌和光合细菌的消长情况,研究了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光合菌后,池水中光合细菌数量增加而弧菌和发光菌数量
建设食物源基地的目的是招引亚洲象返回保护区深处而减少周边村寨的人象冲突。2005—2010年对勐养子保护区食物源基地内亚洲象活动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亚洲象在基地的活
以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4种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细根样品,用W inRHIZO根系分析仪分析细根形态,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层(0~10、10~25 cm)土壤细根现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模型血浆P物质(SP)和胃窦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FD大鼠为实验对象,应用酶联免疫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业、水产饲料、饲料机械、质检与管理等方面的概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脂肪细胞分化是脂肪组织发育的一个重要过程.目前,鸡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哺乳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2(Gata2)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