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背景: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和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 cTnT)是心肌损伤较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人群中,尚未见大样本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cTnI和cTnT升高PCI相关的心肌损伤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入选择期进行PCI的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收集PCI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样,对PCI术患者进行cTnI、cTnT及CK-MB检测,了解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情况;通过随访记录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因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而住院)的发生情况,评估cTn升高与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08名PCI患者,术后cTnI和/或cTnT升高大于正常值99%上限的有133例,占13.2%,其中,大于正常值5倍的99%上限的有22例,占2.2%;平均随访26±9个月;单变量分析显示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并不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HR1.35(P=0.33,95%CI:0.74-2.46)。结论:在中国人群中,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并不常见;肌钙蛋白轻微升高并不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敏感预测因子。第二部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相关心肌损伤和肾脏损伤的相关分析背景:PCI术后轻微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升高是比较常见的,而对比剂肾病是手术中使用对比剂造成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征。目前为止,PCI术后对比剂,基础肾功能不全,对比剂肾病,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和PCI相关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择期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记录术前和术后18-24小时至少一次的cTnI、cTnT,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天(24-48h)、2天(48-72h)血肌酐及尿微量蛋白。结果:PCI术后肌钙蛋白升高大于正常值99%上限低于5倍正常值99%上限的占16.21%(53/327);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是8.26%。对比剂肾病发生在有心肌损伤的患者中比率高于没有心肌损伤的患者(20.8%vs5.8%,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微量蛋白尿是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OR:3.31;95%CI:1.26-8.65, P=0.01)。然而,对比剂的发生与否跟介入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生没有相关性(OR:2.38;95%CI:0.88-6.46, P=0.09)。结论:PCI术前微量蛋白尿不但是对比剂肾病的重要预测因子也是术后心肌损伤的重要预测因子。第三部分围手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背景: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生是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而强化他汀治疗,可能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目的:观察PCI术前多次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手术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强化和维持治疗对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80mg组,强化80mg+40mg组,常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和肌钙蛋白T评估PCI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相关心肌损伤发生的情况。PCI相关心肌梗死定义为肌钙蛋白较基线升高5倍99%正常上限或伴有胸痛或心电图上ST-T改变。结果:PCI术后常规组,CK-MB>5倍正常参考值上限(5UNL)是2.0%,P=0.52,而强化组无升高5倍以上的患者,cTnT>5UNL是6.0%,而强化80+40mg组>5UNL是2.7%,P=0.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同基线水平相比,PCI术后三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但下降幅度,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PCI术后血清中Hs-CRP和Fib水平均有所升高,与常规组相比,两个强化组升高的幅度小,但三组相比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通过调脂及减少炎症反应等多效性,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