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粮食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但是,随着人口增长与资源衰竭矛盾的日益凸现,人类粮食需求量的增加与耕地资源量缩减的矛盾迅速激化,耕地这一维持作物生长、保证粮食供应的基础资源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生产力是耕地的基本特征,其稳定性反映了耕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发展趋势,目前已成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热点。因此,如何保证耕地生产力的持续稳定提高成为缓解人地矛盾的关键。但是,目前学术界还未在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研究方面达成一致结论。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耕地生产力趋势性和波动性两个角度,对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河北省耕地系统为例,在宏观区域尺度上对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及其影响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理论和方法论根据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特性和耕地生产力变化特征,提出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的内涵应同时包括粮食产量长期趋势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产量波动的最小化。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把粮食产量分解为粮食趋势量和粮食波动量,通过建立稳定性模型对两者进行有效拟合,构建了生产力稳定性评价方法体系。 2.河北省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实证评价(1)1978~2005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稳定性呈从增加到逐步减低的态势,并存在两个较大的变化阶段。2003~2005年耕地生产力稳定性最差,生产力处于衰退阶段,而1978~2001年稳定性指数变化中,有16个年份稳定性处于较差级别,4个年份为较好级别,4个年份为最稳定级别。 (2)河北省粮食总产稳定性结构态势中,从作物种类上,小麦和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对总产量稳定性影响最大;从空间范围上,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辽吉西蒙东南冀北山地的稳定性对河北省总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3)纵观河北全省,有27个县区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处于最差级别,稳定性指数都为负值;17个县区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属于较差等级;64个县区的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较高,属于较稳定级别;35个县的生产力稳定性级别最好。河北省耕地生产力稳定性最差的两个等级的面积占河北省总面积的48%。 3.河北省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因素影响定量化研究(1)1978~2005年河北省粮食总产趋势量增长了1.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趋势量增加对粮食总产趋势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1.99%,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总产趋势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8.68%,科技进步对粮食总产趋势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2.73%。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和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两个因素的变化抑制了粮食总产趋势量的增长。 (2)在影响河北省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因素中,按对粮食总产波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支援农业生产及农业事业费用、降水量和化肥施用量6个主控因素,其影响度的总和达到了78.8%。通过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综合分析可知,自然资源、固定资产和可变要素投入的波动性变化是河北省耕地生产力波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钼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往的研究多关注钼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然而钼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碳氮磷循环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论文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田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不少种类具有极高观赏和药用价值。但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在内的一些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日益枯竭,是
本文以硼高效甘蓝型油菜品种QY10和低效品种Bakow为研究材料,采用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利用嫁接技术和10B同位素示踪技术,从硼的吸收分配、转移再利用以及硼与细胞膜功能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硼效率的差异。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嫁接试验表明,缺硼胁迫下,油菜能否获得产量主要由接穗控制,同时一定程度上受砧木影响。缺硼显著降低QY10、Ba及其相互嫁接植株的地上部和根系硼含量和累积
氮素是橡胶树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与橡胶树的生长、产量有着密切的相关。适时、快速且准确测定橡胶树叶片氮含量对橡胶树营养状况评价、产量估测以及实施变量施肥具有重要
K~+通道是植物高效吸收和体内运输K~+的载体,对于保证植物的钾素营养和增强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K~+通道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然而水稻生长在淹水环境中,其K~+通道在长期适应物种立地条件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有别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独特功能特征和作用机制。现有的认识大多是针对拟南芥、玉米等旱生植物,对水稻K~+通道功能的研究报道还不够充分。为此,本文首先克隆了一个水稻KAT型K~+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