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中阿魏酸、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利用麦秆为原料,从中提取阿魏酸、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成分,提高麦秆的综合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碱醇法提取麦秆中阿魏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阿魏酸含量,以阿魏酸提取率(mg·g-1)为指标,考察碱质量分数、碱醇比、固液比、亚硫酸钠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pH7个工艺参数,最后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阿魏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质量分数3.5%,碱醇比3.6:1,提取温度30℃,超声时间42min,固液比1:20,亚硫酸钠添加量2.0%,pH=4下得到阿魏酸提取率为8.014mg/g。2.采用酸碱法提取麦秆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以IDF提取率(%)为指标,考察酸提温度、酸提时间、酸液用量、酸提pH值、碱提温度、碱提时间、碱液用量以及碱液浓度8个工艺参数,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酸碱法制备IDF的最佳提取工艺:在酸提温度为61℃,酸提时间为1.5h,酸提pH值为5.0,碱液用量为8.6mL,酸液用量30mL,碱液浓度3%,碱提时间40min,碱提温度40℃条件下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4.87%。3.采用纤维素酶法和黑曲霉液态发酵法两种方法制备麦秆中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以SDF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影响提取过程的因素并对两种方法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纤维素酶法考察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H值、料液比5个因素,并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酶解pH值为4.8,酶解温度为50℃,酶添加量为1.6%,料液比1:20,酶解时间4h,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3.29%。黑曲霉液态发酵方法考察发酵pH值、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4个因素,最后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发酵剂接种量15%,发酵pH值为5.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d,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3.32%。4.对麦秆中提取出来的膳食纤维抗氧化性及物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浓度均为0.01g·mL-1的SDF提取液,纤维素酶法制备的SDF还原能力相当于10μg·mL-1Vc的还原能力,对DPPH的清除率为37.60%;黑曲霉液态发酵法制备的SDF还原能力相当于84.62μg·mL-1Vc的还原能力,对DPPH的清除率为42.43%。酸碱法提取的IDF溶胀性为1.57mL/g,持水力为3.82g/g。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了当前水稻种植的现状,探讨了优质高产水稻种植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并不充分,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促进水稻种植的发展,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使以及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特别是食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以食为天,安全可靠的食品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话题之一,这也为有机蔬菜以及生态农业技术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该文简要介绍物联网与生态农业技术在有机蔬菜种植中的应用,优化种植条件,以期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为人们提供营养安全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推
水稻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种植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分析了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环境、施肥条件等因素,并介绍了
碳纳米管的发现是碳团簇领域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探讨了碳纳米管的结构、特性、活化方法,评述了这种纳米尺寸的新型碳材料在电化学器件、氢气存储、场发射装置、碳纳米管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