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是配合着燕乐歌唱的文学,唐代被称作“曲子词”,宋代被称为“歌词”、“乐章”、“乐府”等。它既是一种音乐文学,就需要通过入乐歌唱的方式表现特有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文人士大夫间的浅斟低唱、歌以清欢,还是民间艺人演唱通俗新曲,唱词早已成为宋人娱乐生活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分。北宋中期苏轼对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文人词开始脱离音乐独立存在,但直至南宋末词的歌唱仍未绝响,宋元之交的张炎仍将“当以可歌者为工”(1)作为填词的要求。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巨变,词的歌唱在两宋时发生诸多变化。本文在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两宋共计二百七十六首明确有本事记载歌唱的词进行了梳理和考察,试图将宋词歌唱现象做一展现。其中着重对歌妓演唱、文人自歌和两宋词演唱的发展和蜕变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在表现北宋与南宋不同歌唱特点的同时,注重差异背后的联系,从而证明词在歌唱传播的过程中,词体由渐兴到壮大再到蜕变的整体发展历程。围绕着歌唱本事的记载,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歌妓群体发展现象初探,分三节。歌妓是宋词歌唱的主体,歌妓群体的发展情况实则是对词的歌唱在有宋一朝或繁荣或蜕变的重要表现。第一节主要是对北宋歌妓群体壮大的再现。由于相对严明的管理制度,城市经济的发达以及上流社会享乐之风的流行,北宋时期的歌妓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歌妓众多,演唱繁忙的景象比比皆是。第二节重点论述南宋歌妓群体的状况。南宋国力远不及北宋,但是江左的地理优势促使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再次繁荣。一方面,人们面对国势衰微而痛心疾首;另一方面,无力改变现状的文人们只能在载歌载舞的生活中逃避现实。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歌妓演唱仍然普遍。南宋的歌妓群体并没有因此而缩小,相反,他们在经济畸形繁荣的背景下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第三节为歌妓演唱方式初探。无论是胡夷里巷还是宫廷宴席,歌妓的歌唱表演已经成为宋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妓在宴集上通过选择时下流行的歌曲、宴会主人宾客的词作以及乞词的方式进行表演歌唱,进而起到娱宾遣兴之效。第二章是文人自歌现象初探。文人歌唱是有别于歌妓演唱的另一种全新的歌唱形式,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宋朝也有著名的男性歌者,但他们的歌唱远远不及歌妓演唱的影响力。文人自歌现象的出现,将词的创作和歌唱合二为一,这样的歌唱展现出与歌妓演唱截然相反的艺术特色。在这些歌曲中,唱词打破了传统的清丽婉约之风,转而表达壮阔豪迈的高昂之气,加之文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远高于歌妓,故而他们的歌唱达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文人自歌的出现,为宋词词体风格多样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三章和第四章,纵向的角度描述宋词歌唱方的整体发展脉络,展现出词在歌唱的过程中,其风格、内容、歌唱形式、乐器伴奏等诸多方面的演变进程,说明歌唱非但没有消失,反而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魅力,这也符合文学载体发展的总规律。结语部分总结前文: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后,词的歌唱在北宋与南宋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实则与时代的变迁、词体词风的变化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