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规范使用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氯吡脲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果培养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也有研究指出如果长期接触氯吡脲,会引起人体轻度的肺气肿和体形消瘦等症状。马来酰肼能强烈抑制芽的生长,在防止马铃薯块茎、洋葱、萝卜等在贮藏期间的抽芽方面应用广泛,但是亦有实验研究发现,马来酰肼对植物和动物都有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其残留物进入人体后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血清白蛋白是生物体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蛋白,能与多种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结合,通过定量分析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强弱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运转、疗效和代谢作用。而且人体内也存在多种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也会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五种金属离子Cu2+、Co2+、 Mn2+、Ni2+和Zn2+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和BSA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目n,并利用紫外光谱法对五种金属离子与氯吡脲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氯吡脲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且与BSA的结合位点数接近1,金属离子与氯吡脲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的金属离子使氯吡脲与BSA的结合常数K都有所减小,具体表现为K(Without)> K(Cu2+)> K(Ni2+)> K(Mn2+)> K(Co2+)>K(Zn2+),说明金属离子的存在能增加氯吡脲在血液中的游离浓度,使氯吡脲更有利于排出人体或动物的体外,从而对生命体产生较少的危害。二、利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马来酰肼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并计算出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实验的结果初步确定了马来酰肼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马来酰肼与BSA之间结合位点数约为1。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马来酰肼与BSA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都降低了马来酰肼与BSA的结合常数K,具体表现为K(Without)>K(Ni2-),K(Cu2+)>K(Zn2+)>K(Co2+)>K(Mn2+),和氯吡脲与BSA之间的作用规律稍有不同,但也说明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以增加马来酰肼在血液中的游离浓度, 其排出体外的速度加快。三、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在理论水平上研究了氯吡脲和马来酰肼分子与BSA相互作用的键合强度和键合位点,结果表明氯毗脲和马来酰肼与BSA都有较强的作用并且都存在一个结合位点,这与两种光谱法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其中氯吡脲与BSA的相互作用强度高于马来酰肼与BSA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