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亚裔女性身份的困惑与探寻——以《女勇士》和《听写》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繁荣发展,这使得身在美国的少数族裔和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和改善。这两个运动也使美国的文学史上也呈现出了军突起的繁荣景象,即,少数族裔文学作品空前繁荣。在这些作品的主题表达中,少数族裔作家们不再单纯的以“他者”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增强了自身对母国文化的纽带关系,从自身特殊的经历中讲述不同于主流白人的“美国人”的故事。亚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内容的表达上存在以下共性。身为少数族裔的身份困惑,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多文化语境下进行身份的建构。  本研究选取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车学敬的《听写》,运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以文化身份为切入点,对两部作品中反映出的少数族裔身份问题进行剖析。全文以少数族裔的身份问题为线索,划分为身份困惑和身份探寻两个部分,勾勒出华裔美国人和韩裔美国人的身份困境,以及在与母国的文化纽带中,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对于文化身份困境的论述,主要通过两部作品中所反映的,身为少数族裔在美无法言说自我的困境,在母国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徘徊的痛苦,以及被主流文化和父权思想双重边缘的困境这三个方面完成的。在两部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对文化身份的探寻和构建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三部分进行论述:对主流话语的抵抗;将对个人历史的书写上升到国家历史的书写;在与母国的文化纽带中探寻自身的身份认同。《女勇士》和车学敬的《听写》中都表现出了身处白人社会的少数族裔无法言说自我的痛苦,在母国文化与宿主文化之间夹缝生存的尴尬境地,以及被双重边缘的女性的身份困惑。两部作品中,均将书写个人历史与母国历史相联系,都通过对女性历史故事的书写来颠覆传统的大写的主流历史观。虽然同为第二代移民,在美国她们经历着相同的身份困惑,在构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也运用了相同的策略,但是,由于两者源文化的不同,在被同化的进程中,美籍韩裔较华裔的表现相对彻底一些。
其他文献
该文着重从四个大的方面对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时代思潮笼罩下的迁逝之悲.主要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参照历史变革、归田思想和行动等因
该文选取了这一时期创作的66首中国艺术歌曲,并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试图理清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国艺术歌曲的自身发展规律.全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
该文在对十七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话语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报告文学创作的理论及实践,对特定"指代"的形成及传播过程进行具体的探讨.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十七年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上以表现生命、歌颂生命、观照生命为基本特点。中国古人也早已察觉到了文学与生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到了建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逐渐衰落,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和文
该文试以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及现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其加以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
汉字与汉语词有着自己的特质,该文从语言的提示功能的角度对汉字与汉语词进行审视,主要是从汉字提示功能的发展变化来看汉字的发展,从汉语词的提示功能的实现来看词的复音化
该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审视近代时段特点是甲午战争到20世纪10年代末之间两国文化交流的世界化趋向,挖掘两国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异同,还将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来分析梁启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