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得到世界各国认可,而城镇化正是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调结构、降速度、转动能”的深入转型考验,但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山东省一直作为制造业大省,经济效益长期粗放式增长,重工业比重较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2018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变发展理念,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带动城镇经济“健康、绿色”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将是一个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等;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探究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分别对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水平进行研究,探究二者的阶段性演变差异与地区间发展差异,并分析总结二者的发展特征与时空演变特征;第四部分主要是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时间效应和运用杜宾模型研究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等方面提出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提升的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结论:(1)基于熵值法结果,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年均值整体存在小幅度的波动,演变态势较平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来看,市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县级市,县级市又略高于县。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进行阶段性分析,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年均值小幅下降;第二个阶段,从2010年至2017年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年均值逐步上升。从空间分布来看,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的分布出现“双中心、多凸点”现象。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高值地区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低值地区多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2)基于SBM模型结果,山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年均值出现小幅波动,呈现上升趋势。对山东省绿色经济效率进行阶段分析,发现山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波动式的上升。从空间布局上看,绿色经济效率较高水平和高水平布局主要是在渤海湾地区呈现“U”形布局以及在微山湖地区呈现小面积的面状分布;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的绿色经济效率布局主要呈现“两带+三块”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山东省绿色经济效率值呈现平稳地上升趋势,其变动由受规模效率的影响转变为受纯技术效率影响。地区间的绿色经济效率发展不平衡,县级市的绿色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县与市区县域单元的水平。(3)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的结果,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效应,并且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正效应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城镇化是绿色经济效率的“Granger原因”,与PVAR结果相一致。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结果,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基于山东省整体的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及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以城镇化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邻近地区对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也有促进作用。(4)山东省城镇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经济城镇化的发展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动力,土地城镇化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空间载体,社会城镇化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生态城镇化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环境保障。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注重速度与质量、社会与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