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该市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本文首先从音系学的角度分析、归纳黄冈方言儿化韵类型及儿化音变规律,并依据统计数据考察了变音儿化韵现状;然后从儿化韵动程、儿化韵卷舌方式、儿化韵共振峰模式三个角度展开声学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儿化韵类:黄冈方言儿化音变将原韵母归并为五个大类:ar、(?)r、aur、(?)ur、or类。这五类以“儿”非独立成音节的合音儿化韵和独立成音节的变音儿化韵两种形式存在。儿化音变规律:1)韵母不变,直接儿化;2)韵母结构不变,主要元音央化为(?); 3)原韵腹变作介音,加(?)为韵腹;4)韵尾i、n、η脱落,主要元音或不变或央化或鼻化;5)重复“儿”所附词根语素的韵母或韵尾作“儿”音节介音或声母。儿化韵动程:同类儿化韵的韵母动程相同并且韵尾聚集在同一频率区。以声位图中的定位元音三角图为背景,ar类韵尾主要聚集在其下部,(?)r在左部外侧偏下处,(?)ur、aur、or在后部偏下处但以韵母动程相区别。依据韵尾聚集区,儿化韵在声学上可进一步归并为ar、(?)r、ur三类。儿化韵卷舌方式:以逐渐卷舌的拼合型为主,全程稳定卷舌的融合型相对较少。新老派的(?)r韵母及新派的合音儿化(?)r、u(?)r、or (仅轻声)韵母为融合型,其余为拼合型。拼合型儿化韵有向融合型儿化韵发展的趋势。儿化韵共振峰模式:儿化元音与其非儿化形式相比,共振峰模式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其中u、o的变化最明显也最普遍,在儿化韵里它们的共振峰模式较原韵母均整体上移,在儿化韵中出现舌位变前变低的趋势:其次是多数儿化韵中的元音(?),其F2降低,F1升高:部分儿化韵里的i介音F2降低。但儿化韵母并未出现进一步归并的趋势。